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6的博文

你 在我身后 抬手就抓到你 你 不在我身边 闭眼才看到你 抓你的时候心暖 看你的时候脸烫 发自我的 iPhone

终究出不来

你在干什么?你还是骗不了自己的。在这场游戏中,我注定是黄药师,谁赢我不知道,但我是一开始就输的那一个。脚上泡自己走的,怨不得别人。原来坦然接受这么难。人的欲望啊,太可怕。总是觊觎本不是你的东西。红尘嚣嚣,进来走一遭没人能不沾染。既然浸淫其中,欲火焚身便是在所难免,这样的说法仅仅是让自己好受些罢了,于事实丝毫无益。 真是可笑,天天口中挂着出世入世的人原来兜兜转转从未寻到过着世的边界 可悲,如我! 2016 12 7 于北京 发自我的 iPhone

we all suffer,we all recover

当我看到“我喜欢你”这几个字的时候,就明白了,是时候该离开了。终究没能自欺。不会再有什么激烈的情绪了,只剩下淡淡的忧伤,却不知道为了什么。 这100天权作一场梦好了。太阳会照常升起,一切都将归于平静,投入的石块总会沉下去,激起的涟漪总会消失。 是的,没什么好悲伤的,自己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只是觉得有些可惜,总觉得这次会让我再次苏醒,没想到仅仅是一个翻身,就又沉沉的睡去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醒过来。每一次都需要全力以赴,但要聪明些,选准对象吧。 还有三周?道别后各自安好吧。大家都会努力的活,不必记挂什么,都是成年人,何必操这份心呢。自己看来都是多余。所以还是沉默吧。 不会有什么甘不甘心的话,自己已经努力的,然命不由我,又能怎么办。缘分这东西还是不能强求。 路上总会见面,分手。见惯了离别。这样也好,这一巴掌终于把我打醒了。让我看到身边其实没人,一直没人。 我很好,而且也会一直好下去。你也一样,大家都一样。 we all suffer,we all recover。 你说的,我觉得对。

愿你永远尘封在角落

任何事情最终都会归于沉寂,无论愿意与否。当结果不能改变的时候,努力只会加深痛苦。那种无力感,让你觉得厌恶,但又摆脱不了。 浑身都不爽的感觉有过吗?无论摆成什么姿势都不能缓解,难受侵蚀了整个身体,将它牢牢钉在木板上。扭曲,拉伸会好些吗?都不管用!只能硬生生的忍着,叫不出声,哭不出泪。 时间确是唯一的解药,但是药效来的太慢。伤口稍有拉扯便会血流不止。眼泪变成了盐撒在伤口上。让你的呼喊瞬间哑了。周围都是灰黑色,抓不住任何东西,漂浮还是下坠?我不知道,把你仅剩的尊严,慢慢磨去,心底最初的欲望又长了出来,吞噬着所有的理智。我会变得疯狂,卑微的疯狂。任何记忆,哪怕是瞬间消失的身影都能让我疯狂。希望之火像供气不足的燃气,但不管大小都烤着我,把眼泪烤干,把身体烧空。 我倦了,提不起精神,在灰黑的虚空中睡去,用仅存的清醒期望着有个好梦,哪怕只是梦,都能满足。 这样的痛苦,仅仅在体内挣扎,没人知道,也不会有人知道。泪水只会和酒一起入喉,不会再有人知道,包括你。因为我知道,这样对大家都好。至少我这样觉得。 幸福,对于我,仅仅是奢望,拿卑微到尘埃中又开出花来的样子,还是自赏吧。毕竟你不懂得欣赏。 有时会笑,有时会呆,但是我知道在若干年后回首,都仅仅只剩莞尔。但那嘴角提起的背后,只有自己知道是怎样糟糕的经历。这就叫生活吧!也许。我们都不会选择,但可能都要接受。 就这样吧,错过就是错过。当你不能再拥有,你能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但我不愿记起,也不会忘记。让他永远封在角落,至死不开。

深深的无力感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难受,主要是感情方面。 对于感情,经历很少,很容易动情,往往到头来都是悲剧收场。 仍然记得第一次见面,9月11日,阴天,在悠唐商城,你穿了一件红衬衫,站在商场中间。之后去吃的面,当时就知道了12月要回广州。我知道,却没有任何办法的掉了下去。浑身难受的感觉信手拈来。 想想可笑,为什么总是这样一副样子,很痛恨。 当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结果的时候,会崩溃。情绪会不稳定,好的时候仅仅只是暂时的,现实总会一个不经意就把你拖到深渊,无尽的黑暗。 崩溃后的无力,会逼的人发疯。不敢想象那天打开房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路上回头的刹那找不到你。 有天晚上,你在玩手机,我走的快了些,闭着眼上楼梯,猛然间一回头,后面没有声音,瞬间的无措让我愣在那,过了一会你赶上来才有活过来了。 没有办法喜欢你让我疯狂,我不知道你走后我的样子。 我会疯。

《我愿》

阳光从窗帘缝透进房间, 忧郁没有一丝改变。 心中的你,手里的烟; 氤氲中的从前, 记忆里的呼喊, 只在转瞬间; 空中的精灵在光里打转, 时而飞翔,时而盘旋; 跳动的,是你?还是思念? 感受着旧日的温暖, 呼吸着今天的心寒; 怎样才能回到我们的那天? 我愿。

绝情

从今天开始 做个绝情的人 止于初见 终于你好 只留陌路的坦率 从今天开始 做个绝情的人 始于擦肩 终于回眸 仅存惊鸿的悸动 因为忘记太难 就不要开始记忆 因为怀抱太暖 就不要张臂拥抱 从今天开始 做个绝情的人 跟过去 跟你 2016.11.4 1016 夜北京 发自我的 iPhone

2

可能是我老了,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可能因为巨蟹座,一直是个怨逼。不敢轻易付出感情,但自己运气又太差,每次付出换来的总是伤痕累累。有时很羡慕那些潇洒的人,活的自由,不想自己的人生没有高潮就落幕。不甘心,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这样的不甘心已经持续了 30 年 而且还将继续下去。可能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条自我救赎的路,我愿意这样相信,也是仅有的安慰。面对沙漠已经不想知道后面是什么了。生活,早已把自己磨成了粉,消散于天地间,不着痕迹。 生命从来都是延伸的。交错之后必定的远离,又何必留恋?但,可怜的我却总是回头。我都替自己感到可怜。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就这样吧。好像已经慢慢适应了。其实沉沦不可怕,可怕的是已经适应了。 已经适应了。 2016 年 10 月 31 日 夜北京 发自我的 iPhone

HER

看完了这部电影 里面的一句话印象很深you're not mine . it's too sad isn't it? 当你深爱的人突然被你发现你不是唯一的时候,顿时会跌入失落的深渊。 无论辜负或是离开,都是失落 心里空落落的 任何东西都无法填满 因为它漏了,一个大洞,时间的尘埃仅仅虚掩了它。它永远都在,一个不经意就会跌入,接着便是无尽的回忆。开始你会试着挣扎,慢慢地你会放弃然后任由他。痛苦之所以痛苦,不是在于痛苦本身,而是在于它的无尽。 发自我的 iPhone

1

常常看不开,为什么自己总是这样?恨! 感情的路上满目疮痍。而且少的可怜。每段之后总是漫长的恢复期,等到似乎见到了曙光,但却是又一段悲剧的开始。 什么都是失败,感情更是如此。 这个世界难道真的这么不待见我? 我做错了什么?

同质化与共生

有个故事,记忆犹新。说犹太人在一个风景名胜的镇上开了一个旅馆,生意甚是红火,吸引了很多犹太人过来,没过多久,镇上有了商店、医院、剧院等等。同样的背景,中国人开了第一间旅馆,没过多久,一堆中国在镇上开满了旅馆。故事有些极端,但是却有些意思。这是发展的两条路 是要同质化竞争还是互利共生?单独拿出来问任何一个人都会脱口而出的说出后者。但是真正干起来呢?恐怕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就当是看来,这是一个风险很小的决定。我想现在的丽江就是鲜活的案例。小到两个人,大到两个区,两个城市,两个省,且不说两个国家,难道不能这样去思考一下?尽管风险会比开旅馆大些 但是又能大到哪里去?模块化,功能化在大的方面是可以去考虑的 毕竟民生才是根本。 道理都懂,所谓当局者迷,也许正是这句话成就了人生、区生或者市生吧! 9.26 傍晚于北京地铁

“中国特色”

曾几何时“中国特色”给我的感觉是我们通过独特的道路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直到今天早上我看到了网易的一篇逃离“北上广”的文章。文章将道路拥堵、限号、房价飞涨、食品安全,诸如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弊端统统归结为“中国特色”的时候,我才猛然觉悟,原来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借口,好像诸如这样的事情冠之以“中国特色”或者“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而老百姓也得因为是“中国特色”而忍气吞声。 这是什么道理?全体人民为什么要为“一小撮人”的错误买单,承担很多拍脑袋出来的荒唐决定的恶果?政府是人类文明自组织的产物,这样的产物不应该是人类的羁绊。制度的好坏我没资格讨论,但是无论哪种制度,它的产生和皈依只有一个——人类的幸福。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就是不好的制度,就需要改进,然而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容忍一遍又一遍的犯错。 当然,我承认利益和自私一定程度阻碍了这样理想情况的实现,但是,我们应该用相对客观的制度来规范,虽然这也是变相的人治,但起码比现在好。 “中国特色”,现在看来,真是莫大的讽刺。

我看《釜山行》

中秋假期的第二天夜里,看了这部片子。 总的来说,一句话,披着恐怖外衣的人性片。这里的人性不是指每个人物代表的人性,而是把整部片子看作一个人而言的。 之后又看到了另外的一篇文章,里面说电影“本来”的结尾是孕妇与女儿被射杀,那个客运常务活了下来。我想这样的结局更符合那句话,我们最终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丧尸代表着恶,正常的人类代表着“善”,姑且这么说,恶在疯狂的吞噬着善,而善中也蕴含着未被激发出的恶,在这样一场大战中,自私,卑鄙,阴险,狡诈,无论在对抗中抑或善中的内斗,都暴露无疑。这种对人性的态度据说在导演之前的动画电影《首尔站》中体现的更为彻底。但导演还是发了慈悲心,还是照顾人的接受底线?——不愿,也不能承认自己的恶——结尾变得有一丝光明。小女孩作为那条线,至始至终牵引着善,完成了绝地反击。让人们在惊魂甫定后稍稍坐稳。但是这样的结尾却让电影变的浅薄。诚然,即便原本的再现实的结局也不足以唤醒被铜臭浸透的灵魂,但也算是导演作为电影中“未感染”最后一句良心的呐喊吧! 说说电影本身。开头的进入干练而周到。几个预兆性的镜头接连出现,让观众刚刚收心变提起兴趣。人物的塑造也颇为立体,周到而不做作,很自然。除了丧尸的感染能力根据剧情需要时快时慢让人看着有点不爽以外,作为“普通”观众的我在那个烂“常务”最终感染以及爸爸跌落火车的剪影几个片段时仍然心潮澎湃,对于最终女儿的歌声引领了生者希望的结尾略感安慰,因为毕竟心里还是渴望正义战胜邪恶。当然,女儿很丑,而我也不是普通观众,对于这样的烂结尾,只能勉强给四颗星。 昨天在电影院看了《追凶者也》,我就想问问,中国导演除了通过把好好的故事弄的支离破碎就不能正常拍一部片子吗?难道非要让观众对这样的“形式创新”恶心以后才能转向其它方法?对比《釜山行》这部电影人物情节过于刻意,即便好笑也是应景之笑,回头一看实无必要,网友评论是人物水逆,在我看来是导演水逆才对!

无题

雨后更无人 稀月没星尘 曲径掩入茫茫里 遗恨无垠 冷巷独独信步 寒灯踽踽伶仃 长问青天终不应 归程亦是前程 2016 年 9 月 7 日 雨夜北京

不知不觉中变老

时间还真是“润物细无声”。慢慢的在身体上累积,让你的脚步越来越慢:不知不觉中随便磕碰的小伤口愈合的越来越慢;不知不觉中睡眠越来越差,醒的越来越早;不知不觉中不再熬夜,晚上不能吃的太饱,对身边的一切不再那么在乎... ... 待到猛然发现,才发现时间早已侵入每一寸肌肤,每一条神经,每一滴血液。让我们无力反抗。一切都是悄悄完成,让你猝不及防,待到醒悟为时已晚。剩下的只有慢慢接受。更令人恐惧的是,其实,你已经接受了,并早已作出了妥协。 一切变得自然而然。好像设计好的。身上的零件开始老化生锈,心也慢慢地停在某个地方,不在前进,脑子里都是心伫留地方的回忆,不再接受新的事物,新的人,新的感情,新的... 100分的人生心只能装下前60分。 总会淘汰的,对吧? 惊讶,否认,抗争,沉默,妥协,最后和平相处。 一切都会归于平静。 跳出自己,好像如果你是上帝,也会这样处理,毕竟时间要向前走嘛!是不是? 对于自己最后一丝的怜悯,也会在最后一幕的病痛中消失的无影无踪,生活的最后,生的渴望再度爆发,却也无济于事。然后,在或悲或喜中,呼出最后一口气。 生命在此终结。 或者,中途来个戛然而止?是不是也不错?让你还没习惯老去的时候,当你还在抗争的时候。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生命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呢?我没想好,但是我知道时间会告诉我答案,当然也会告诉所有人。

Trumbo——反思的勇气

昨晚看了trumbo,一部讲述美国好莱坞著名编剧的片子,除了发现《罗马假日》是他的故事以外,还知道了他用的是假名,而且得了奖。他是一位共产党员,是不是够惊悚?因为这样的身份,入狱。出来之后接着用迂回的方式抗争,这也是他的同伴阿伦不认同的一点。但事实是他成功了。 故事不是重点,重点是能拍出这样一部片子,它在反思,而且在我看来这样的事情放在上国是会被束之高阁的内容。唐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开放,也正是因为强大才有自信开放。当今的美国也是一样,而反观我们,仅仅只是徒有其表罢了。 能将历史提出来,品评一番,这样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我们这却不可求。 这样的情况同样值得反思。

生命因你动听 Mr. Holland's Opus

昨晚看了这部下完放了很久的片子,95年的。 可能看了不少教育类型的片子,所以这一部真的还好,不是特别突出。努力想在教育中加入阿甘似的时代感,但是效果一般,很大程度是人物参与感不强,没有阿甘来的“真实”。 再有,片子有些虎头蛇尾。最后的悬念拖的太久以至于我开始感叹导演的特立独行,以为不完满的才是人生。可当钢琴响起的时候,我知道愿望破灭了。当然,这样的安排是众望所归,即便感动程度少了一些,但仍然有感动,最感动的是beautiful boy。 不过放在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心灵捕手、闻香识女人当中来比较,三星半吧。 最后,今天是公历生日,祝自己生日快乐吧!

纸牌屋第四季

        看完这一季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frank夫妇。在这个角度,他们不再让人愤怒,因为政治本来就是要分输赢的较量,你输我赢再平常不过。没什么人卑鄙,因为没什么人圣洁。所谓一物降一物,也许他们夫妇两人还没遇到降他们的人,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步步惊心。暗涌不断的海面上,谁都保不准哪里会掀起多大的浪。也许当frank及克莱尔两人那股斗志消失的时候,被人浇灭?他们的故事应该会告一段落了。 政治的泥沼里,没有莲花。

纸牌屋第三季

经过三季的积累,冲突集中爆发了,不甘心被摆布的纷纷离开,当克莱尔走的那一刻,frank是不是真的有所触动?但愿。 瑞秋开头的出现已经预示了这条线的终结,说“这条线”这个词感觉很奇妙,那是一个生命,当然是在剧中,但是现实中也会有另一个瑞秋,残忍?可能已经麻木了。 当那位副检察长对着老友疯狂倾泻自己欲望的时候,当给道格打电话要日记本的时候,frank那句话说的真好,你终于变成了我们。 道德,底线,是非对错,在欲望面前不名一文,当膨胀到了一定时候,佛挡杀佛。 副检察长极致的时候,她用了一个词,“注定”,我明白了我注定要成为美国的总统!这是什么欲望?两位候选人在一座白房子前迷失了自己,变得疯狂。当欲望充满了内心的时候,是可怕的,即便它能激发所有潜能,就像孙悟空变成大猩猩。突然想起了lightman的一句话,你比别人有天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如何运用它。真正强大的不是拥有多大力量,而是拥有控制多大力量的能力。写到这我有些迷惑,这个判断的标准谁拿得准?因为在两位候选人看了,他们完全没有疯狂,他们很冷静。再次陷入这个死循环... ... 昨天,出了个南海仲裁结果,结果朋友圈,新闻铺天盖地的爱国。当我在看纸牌屋的时候,反观舆论,是多么幼稚。任何一个结果都是博弈的结果,里面夹杂着个人及国家的利益,就像剧中俄罗斯总统撤军的终极条件是撤销克莱尔的大使职位,原因不过是她对frank很重要。诚然,这并非主要原因,但是这多少透露出一个问题,大国的博弈中,有个人的诉求,又是甚至仅仅想逞一时之快。反观南海,仲裁本来就可以视为无物,最终决定的还是实力。所以多说无用,闷声发大财才是要紧。

纸牌屋第二季

用了两个兴趣看完,里面的人性,真是淋漓尽致。frank和克莱尔的霸道让人有些反感。旁边人的妥协抗争,变得让人同情,然而仅仅只是同情而已,因为,政治的泥沼里没有莲花。 里面总有那个时刻,让人感觉很正的时刻。也有让人叹服的地方,说的话,做得动作恰到好处,比如,frank入主白宫时最后一个长镜头,用克莱尔新送的戒指敲两下。 这部剧我觉得到最后只能让人看到人性的悲哀,当然会有希望,但更多的是利益和妥协,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的博弈,这就是现实,不仅仅在那个house里面,也在我们身边。只不过他们极致些,夸张些而已。 另外吐槽几个点:还剩十八个月的总统就忙着下届竞选了?看起来基本不会干什么正经事嘛!还有哪集结尾的3p是什么鬼

长眠不醒

近来值得一提的几乎没有,如果非要找一件的话, 今天是我的阴历生日算不算?好像一个人就不该过什么节日,因为每每到了这些日子便愈发凄凉。不如把它当成一个周末过更好。生活还是浑浑噩噩,在不甘心和自我说服中慢慢流逝,终将一事无成。慢慢的好像已经预料到了未来。如果孤独终老,我真想像巴顿一样谢幕。但我却没有他那样精彩,庸庸碌碌。 没车没房没存款,家人身体不好,我既没成家也未立业。每天做着一举成名的梦也是够了。一直自欺的转身即是山巅,其实真到你转身的时候,可能连一望无际的平地都不是,而是盆地,深渊。又在逞一时文字之快了。 状态,心情,如同现在北京的天气,闷的让人透不过气,再配上霾,让人抓狂的难受,只有小时候起床时的空洞、难受、看什么都不顺眼的状态可以媲美。 想沉沉的睡去,长眠不醒。

纸牌屋第一季

用了一个周末把第一季看完,突然想看,因为自己不知道的理由。 当初看第一集的时候看到了男主开场就把猫弄死之后果断关掉播放器。因为我理解但不接受。 说说感受吧,每个人都会说漂亮话,看似欣欣向荣其实暗潮汹涌。搞出的一个又一个事情,成千上万人失业仅仅是因为政客的一个目的。政客,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关心你。我觉得我没理解它,但听着很牛逼就时时挂在嘴边。看完第一季才对它的含义有些轮廓。 总的来说,这部剧很好,无奈、无知、自信、被迫、艰难,不过好像在所谓政治面前,一切变得模糊起来,而政治说白些不过是为了利益耍的手段。一马平川下面可能是万丈深渊。一步走错,生死两别。没有激烈的物理攻击,有的都是魔法伤害,而且是不知不觉的,就像巫医的诅咒。当你情况越惨时,你的伤害越大。现在看来闷声发大财才是高人,但是这样的高人也有弱点。 让人揪心有忍不住看下去。

冷酸灵和舒适达

上周去弄牙,回来之后满口牙疼,抓心挠肝的。上网一查,做完冷光的都会疼,大夫让我用冷酸灵或者舒适达这类的脱敏牙膏刷两天实在不行吃点止疼片什么的。然后又冥冥中让我看到了网友评论说冷酸灵价格实惠量又足,是神品。之后的事情顺理成章,买了冷酸灵今天开始写博客。 记得小时候冷酸灵的广告永远是郭冬临的大光头夸张的露出牙齿说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然后是舒适达,广告是这样的,一个白大褂说每XX人当中就有一个牙齿敏感者,... ...,推荐使用舒适达。 单看两个广告没什么特别,但是放到一起就很有意思,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回顾到我们各方面区别尤为明显,我们讲鸡兔同笼,他们是二元方程;我们讲二十四节气,他们讲天文。似乎我们关心为我所用,他们关心缘何如此。于是西方的文化趋于系统,而今更为主流,而我们却被边缘。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难道真是我们文化如此背后的原因?如果是,还真是幼稚。当然,对于幼稚的评价仅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如果是当事者,极有可能,我也会这么做,欲壑难填嘛。 如是的例子还有甚多,随便说说,比如老话常说的“空手套白狼”还有个“高端”的说法叫“庞氏骗局”,知道什么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吗?其实就是“勾股定理”。中国人囿于自己的小圈子的结果就是和西方脱轨,让我们还沉浸在“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时候没几个知道“牙齿敏感”这回事,极可能也不会知道牙膏还有很多种。还有治疗的牙膏。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但还不至于上到孰优孰劣的高度。西方人越来越讲究“以人为本”,我想“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就是以人为本,因为他不需要跟你讲一堆理论只满足你的需求,从这一点看,我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哈哈。

片段式叙述

今天看了《摩登家庭》第七季的最后三集,发现了各特点,美剧采取的大多是片段式叙述,A线说两句跳到B线,说两句再跳到C线,让后跳回A线,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三线汇总或者分别结尾。 这样的叙事方式造成了快节奏,而这个节奏跟我们现阶段的生活相契合,所以我们喜欢看美剧,觉得国剧拖沓,当然国剧也是如此叙事,只是跳转节奏没有这么快。韩剧又是另一种风格。 这样的叙事方式留下了什么?当下的过瘾之后好像很容易忘记。大量的信息堆砌在你面前后,摄取的必然很少。用王朔的书名形容就是“过把瘾就死”。用这个词来形容生活,是不是会很耸人听闻?但是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耸人听闻”的生活方式里。这是什么造成的? 静下心想想,物质无疑是助推剂,但究其根本还是欲望,欲壑难平。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体味各种刺激。与父辈比起来他们简直就是木头人,我们才真正拥有了意识,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选择我们想要的,这是进步吗?不好说,因为我们都在这个漩涡里面,大家彼此彼此。 片段,碎片、零碎,是我们生活的暂时主题,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仍会回到那个以深切体悟为中心的生活中来,套用某些领导人的一句话来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叫阵痛期也好,叫转型期也好。当动作完成的时候,我想,人心会重新安定下来,至少我希望。

齐鲁归来

五一三天,每天一地,很是饱满。 第一天济南之水 早上5点多爬起来,急三火四的跑到车站,济南下车时刚刚八点,一切都刚刚好。背着包直接进入游客状态,直扑趵突泉,令人半惊恐的“泉”字雕塑对面,一个古朴门脸,趵突泉,直直的闯进眼睛。如同西湖一样,他就在那。 由于济南现在是枯水期,趵突泉的激湍只能脑补,听司机师傅说,晚秋初冬是赏泉的最佳时机。比起苏州的水,济南可谓天上地下,至清亦有鱼。气泡是从池底是不是的一串串,鱼儿司空见惯的用腹鳍及嘴扒弄着淤泥,找吃的。 接着去了五龙潭,潭中的锦鲤让我想起了杭州的花港观鱼,可能这潭太开阔,鱼儿显得没有杭州的多,但是个头却远胜。 身边的每个家长手里都领着一个满脸怨气或是泪眼婆娑的孩子。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大约也是如此,不仅莞尔。 闫家私房菜,好像还不错,本来想去尧舜酒家,可被其气势震了回来一个人去实在有些尴尬。吃了传说中的鲁菜,爆炒腰花,还可以;甜沫,是咸的,不好吃。没吃油旋,没吃糖醋鲤鱼,因为尴尬的一个人。 大明湖粗看与二一九别无二致,但是细看还是有些不同。 一城湖水万眼泉 霞光碧波影连天 齐州名士多三点 名眼激湍悄无言            泉城半日有感 下午去了芙蓉街,把我十里山塘的记忆唤醒了,不喜欢。 接着去了黑虎泉,护城河的旁边,让人惊艳的是护城河都是清澈见底,至此,我已对济南的别称有了深切的认识。 九女浣纱处, 黑虎对白石。 殷勤汲水者, 不是赏泉人。      黑虎泉偶感 第二天泰安之山 近午夜,到泰山,出站便是拉脚的小贩热情的询问,笑着拒绝之后径直走向旅店。第二天一早简单的吃过早饭便匆匆赶去红门。记得之前有个说法,一个大学生能养活周边的10个人,那么一个泰山呢? 走了不久,两个游客的基本装备——拐杖、自拍杆——便以悉数入手。随着人流慢慢冲上了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一路辛苦自不必说,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姚鼐的那篇《登泰山记》,人家是冬日我是暮春。看着旁边延绵的时刻,总时不时的蹦出润之,心中甚是不快。就像只能干巴巴的看着山涧之中枯立的“中流砥柱”。 知道什么是绝望吗?当你尽可能的把头仰到最高,眼前的台阶仍如一面墙一样的到天无边,那便是了。 临近南天门,风力陡然变强。还好备了一件长衣,赶紧解下穿

不忘初心, 以求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如今都快说烂了。前半句深以为是,后半句却可商榷。因为这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改了一下。   前天闲翻喜马拉雅,不知道想听什么,偶然翻到了《鬼谷子的局》,向来很厌恶诸如《明朝那些事儿》之流的书,但因对鬼谷子很感兴趣,之前也小读《鬼谷子》,所以下来听听。听到公孙央使魏一段,发现人真的很有意思,明明想往东缺偏要说西,明明很厌恶却言语欣赏,有感而发想到自己:近来有些浮躁。攀比、后悔之心此起彼伏。以前一直坚持,当感到迷茫的时候,就回到原点再做判断,这样就不致偏离最初太远。 那么我的最初是什么呢?让别人的人生,由于我的出现而有所改变,简而言之,改变人。 就地球而言,生命是个奇迹,人更是。自从哪个人的阴谋让人有了智慧那天起,地球开始有了另一番非自然的景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确实很有意思。这也是我对别人解释我选择所从事工作的原因,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不好讲,很大可能是不知道。 很多事情无法干,没时间,没经历,等等借口,其实都可以在现时的中国归结为一个根源,没钱。但是我没能力啊。赚不了大钱,买不起房,连租个房都思度半天,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也用“天将降大任”来安慰自己可转念就想起“野心时失败者最后的庇护所”之类的话。想想都觉得可笑,把自己逼成这样也是没谁了吧。 写了这么多,还是想提醒自己,你虽然干不了治国平天下的事,但是平心而论你的“最初”还是可以实现的,不是也正在做吗?那就继续做下去吧。 记得单口“九指神偷”里的那句话,也是李跟我说过的,人不能跟命争。学会认命,与其说事妥协,我更愿相信这是豁达,因为它让一事无成的我心里好过一点。

惯性

不太想写近况,不仅仅是乏善可陈,更多的是,不知从何说起。但由于自己的近况而引发的看法倒是可以说一说; 先说说“惯性”,说白了就是懒,懒得改变,即便有诸多的不如意仍然劝自己,天下大体相同,又何必奔波?如此说来叫惰性是不是更贴切。我是一个毫无目标的失败者。即便一时听到激昂澎湃的音乐想指点江山,为全人类振臂一呼,那也只是一时,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忠实的失败者。评价我毫无理想,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一个对未来没有规划的人是不值得托付的。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有时在想。可能跟经历有关,正式由于这样的经历,我不信任婚姻。正是看清了语言的脆弱,我绝不轻言承诺。这样就恰恰造成了我不靠谱的形象。解释吗?人家愿意听吗?或者根本就没人在乎。应该是后者。回来再说惰性,如果跳出来看,这样的情况可能真是害人害己,也是对于别人的不负责任,但是就是磨叽啊,真没什么办法,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对方不堪重负,选择退出。而我,又一次主动选择了被动。就这样挫败感又增强了,以至于本就不多了自信被消磨的如丝如缕,已经完美的融进失败的黑暗中。 再说说交流;看过多少电视剧,看了多少小说,两个人的矛盾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小误解中不断变大。明明知道的道理,真正经历却是仍然如此。想想都让人气愤,但是细细回想每次,似乎都有“差一点”的决心。 活到现在,一直在说相信缘分,与其说是相信,倒不如说是我在劝自己相信,因为我不知道相信什么。这样的态度有时自己都受不了更别提别人了。 所以,注孤生。 对于你,我想说,反正我是什么希望了就祝你幸福吧!希望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成功,我不重要。

知道和经历是两码事

有些事情我们知道,但是真正经历却是两码事。比如失恋都知道心会碎,会痛苦。但是当你真正经历了你就发现,之前的知道丝毫没有作用,撕心裂肺,绝望无助,丝毫没有缓解。但是事情过去以后经历又变成了知道,继而向别人布道。 这就是生活,有些死皮赖脸,大家都能从生数到死,但是它必让你经历。道理对于“生活中”的你我无用,只有生活过以后回首细观,“道理”才悉数应验。这可能就是旁观者清的“道理”吧? 知道这些又有什么作用呢?我想,生活就像赶公交车,一旦上了车,你便没有办法,只有等车到站,你不能帮它加速,你不能让它闯红灯,虽然你还有一种选择,中途下车,但是也得到站停车才行。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生活的特点在于忍你赞扬、唾骂,它都“依然故我”,渐渐的开始接受——不接受也没办法——继而变得麻木,我想。正如开头所写的那样,这件事情我知道,但是真正经历却是两码事。  

书缘第二

力有不逮,只能先将这篇读后感放在这。大约半月前,猛见京东活动,200减80,虽不是什么好折扣,但是这年头好像只有书才会这么买。因想买北岛的《时间的玫瑰》,随即抽单,没想到一不留意钱穆的书五中有三。不可谓没有缘分。读罢玫瑰,便捡起最薄的一本来的,即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看了简介发现其实是讲演稿。也不知是不是讲演稿的缘故,作者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全书更全是干货,这是阅读的极致体验。 历史让人变得温和,这话不假。《得失》更是颠覆了中学里所谓“常识”,除却“封建”的正确解读以外,诸如君权、相权;税收制度;科举制度;结合之前听过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更是感触颇多。 书中提到一个制度的设立有其诸多特定原因,不能单拿出来胡乱加以评判。一个制度出了问题便用另一个制度去补救,久而久之制度变成尾大不掉的大脓包,固然有人才,也被束缚得不得施展。推而至今电子设备的系统是否也如此?一个问题出来就打个补丁,慢慢的系统变成一个巨大的包袱,冗余不断,效率低下,卡顿、延迟。 当一个系统成型了,大家好像都不再关心整个系统了,取而代之的是查缺补漏,从此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和上面提到的制度何其相似! 再有,家天下这个说话实在是有其来源,至周朝封建始便是皇家便是天下,家臣便是国臣。门下,中书等省内官名大都是家臣之名,职责也是参照家臣而来。 再次,经钱穆一讲,反倒觉得我国古代民主程度较之而今更好。这是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自此书起,将开启一个钱穆的小高潮,很是期待。 原来缘起缘灭无人能聊,这才是生活。

《时间的玫瑰》

比起死亡,一切都不重要;而死亡,仅仅也只是四个空格。 以下是写在豆瓣上的短评,贴在这存个档。 本来想买江苏文艺的版本,价格实惠量又足,而且我已经有了那个系列的其他基本,买这本完全是收集癖好,加上北岛的散文让人读起来舒服。没想到的是这是一本诗人略传,且还兼有诗歌评论,对于诗歌来说片段时间简直就是谋杀,其结果就是完全没印象,唯一留下来的仅仅是对于书中人诗歌的理解,即在诗人的眼中,世界是整个儿的,感觉、视觉、时间、重量及其他的等等,统统放到一个大锅中,搅拌搅拌之后就会生产出鹿角上的红苹果这样的意象。

《思怨》

轻轻帘外雨, 缕缕龛前香。 丝丝汉宫月, 款款诉衷肠。 雁去久未归, 愁梦那堪伤? 何期不可期, 起手尽余觞。 2月21日偶得于京华

己欲不欲都勿施于人

最近在听易中天的中华史系列,里面明确的提出了这个观点,一听到就暗爽不已,原来千百年来老祖宗的观点让我许多年前就领悟了。 领悟是个较为痛苦的过程,主要来源于我的母亲。一个司空见惯的情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一辈人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于是乎我们变成了他们愿望的践行者。被逼着干这个,被逼着干那个。他们认为好的统统让我去做,去尝试,还冠之以“爱”的名义。这是其一。 其二,应该有这么回事,记不太清了,给人介绍工作,家长眼里口中的好工作,别人却不领情,最后弄的家长怒火中烧,直斥其不知好歹。 但是,人家真的不知好歹吗?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是不对的,但是自己愿意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就是对别人好的思想好像很有市场。首先好坏标准是私人的,你认为好的,别人不见得是好,问题的重点还不在好坏,在“强”,这才是症结所在。 看透了很简单,说出来可能有些残酷,各人自扫门前雪,无关他人瓦上霜。

日子

日子一天天的过,好像没有头,又有个头。 自己变成了无脑人,不知道在想什么,无知无觉。 父母身体大不如前。自己整天浑浑噩噩,好像对不起他们。但又能做什么呢? 工作的动力归根到底是装出来的。 生活一塌糊涂。目标,好像一直都没有。行尸走肉的,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得了厌世症?吃扑热息痛会好吗?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人该怎么活着?我觉得可以写本书。 连写字都没兴趣了,算了。

家与冢

上班途中,偶然觉得这两个字,有些意思,把家的点放到豕身上就变成了冢。那么这两个字是不是有联系呢?我查了一下字典,家上面是一个宀(mian二声),代表房子;豕,即猪,有房子有猪就是家了,可见古代的农耕文明之一斑。冢呢?上面是一个冖(mi四声),代表地覆盖,应该是地下的意思;豖(chu四声),猪绊脚难行的样子;我觉得猪绊脚就是把猪脚绑起来,那是干嘛?多半是杀猪,这样的猪在地下,就变成了冢。意思也变成了高而大的坟。 下面开始扯淡了,加上的地点放到了下面就变成了坟。怎么解释才解释的通呢?我觉得上面的一点好比房梁,或者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梁塌下来的时候,就是家亡的时候。没了主心骨,是不是就家破人亡呢?家破人亡?形容家变冢好像再合适不过了。 早上由看了些关于红楼梦的,其中一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细想果然,人,就是太贪心。记得《宰相刘罗锅》里面,和珅身陷囹圄,对着狱外的刘墉说到,只要皇上放我出去,我什么都不要,粗茶淡饭,二锅头就可以满足。刘墉不以为然,倘若现时你我位置对换,你还能仅仅满足二锅头吗?和珅细想之后大悟,我绝不会满足,我会要锦衣玉食。这何尝不是这两句话的真实写照,而且也说明了这两句对调也是成立的。可悲,可叹。

过半的《娱乐致死》

最近三本书同时看《失控》、《娱乐至死》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趁着领导开会,忙里偷闲的想写写对《娱乐至死》的想法,因为没有看完,所以仅仅说说读程过半的感受。这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书,但是每次合上书之后又想,我居然毫无意识的活在这毛骨悚然里而不自觉,真更令人毛骨悚然。 是不是抛开内容谈形式就显得专业呢?对于书中的观点且不去分析,先全盘接受下来。我觉得作者看起来很专业,而且里面很多观点也很令人信服。我们的确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主持人由于天天见,变成了明星。但凡稍有些个人风格或者能够引经据典的主持人便可轻而易举成为意见领袖。主持人的美丑已经不像书中那样重要,当然你也不能太丑。新闻娱乐化,一切都娱乐化。某位明星放个屁都能成为报道的一条新闻。如果跳出来看,还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放到小说里也是极合适的素材。 不知不觉的,我们从文字跳(是不是“退化”更合适?)到了图片时代。人们越来越懒得看图,更别提读书了。而且现在读书也大抵都是为了晋升发展之类,极具功利色彩。当然,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是好的,但仅仅因为功利目的而读书也未免太... ...而且另一方面,现在的出版界也变得“娱乐化”,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书号,就可以出书。以前把书当做极神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更遑论把文字敬若神灵的那个年代了。 对于辩论一节也深有感触,我们现在需要的可能不是实力派而是偶像派,电视讲话从江时代变得多起来,比颜值拼服装,把领导人出访叫做秀可能更合适。习夫人每次上镜的第二天,必会出现淘宝同款。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好吗?不好吗?说不好,只是觉得我们这样的舍本逐末是不是可以再沉思沉思? 语言变的无力,人们变的越来越看透语言的“本质”——嘴巴一张一闭——现在所谓的承诺变的不名一钱,只有落到纸面上才稍觉安心,尽管仍要担着玩文字游戏的心。人的心好像浸在了润滑油里面,滑的根本抓不住,泥鳅都自叹弗如。 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