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8的博文

《黄昏》 罗文

昨晚躺在床上,带着耳机听罗文的《黄昏》,泪流满面。 今天想来,应该是一种惆怅。黄昏,不仅是天气,也是岁月。 先是慨叹,青丝白发,红颜已老。但是如果我能为你求得一点青春,我会把它留在心中,只求那一些纯真。远望天际,日薄西山,我们携手在山口,向着夕阳的方向走去,是回家,是平静的老去,还是?心中回望前尘往事,悲欢喜乐亦是不悔。 山谷中已有点点灯火,暮色渐沉,远方的是非曲直,已不再重要,那是他们的生活。山谷的风轻拂脸颊,世界真是静好。不觉间我们笑泪相对,眉宇间看到彼此竟年华无剩! 我唱起了这首歌,里面尽是回忆。声音微弱,却随风盈满山谷。此时余晖已尽,月光尚昏,混沌不清间见四目相对,眼神充满安详,我们,终究将随残光一并消失。无碍世间大美,不损你我情谊。。。 。。。 罗文的声音和情感完全拓展了这首歌,老派的曲调,更与意境相得益彰,应该不会有人将这种惆怅表现的更好,黑夜中闭上眼睛,于不觉间泪流满面。 《黄昏》 邓伟雄作词 顾嘉辉作曲 罗文演唱 如果我能为你求得一点青春, 我会留在心中保存。 纵然青丝如霜黄花飘落红颜已老, 只求心中还有一些纯真, 日落西山天际一片暮色沉沉, 我俩就要走进黄昏。 回首多少甜蜜几番哀愁起起落落, 始终不悔与你共度此生, 山谷中已有点点灯火, 暮色就要渐渐昏沉, 你和我也然笑泪满唇, 感叹年华竟是一无余剩, 晚风中布满我的歌声, 道尽多少旧梦前尘, 夜色中只看到彼此眼神, 我俩终会消失在那黄昏。

国家的囚徒

这次去香港,一个目标就是想逛逛书店,那个著名的铜锣湾书店,也确实关门了。之后又逛了几个书店,在乐文书店购得《国家的囚徒》这本书,一看是赵紫阳录音整理的,当即买下。拖拖拉拉一个多礼拜看完,写写感想。 书的标题,耸动,贴切。看完之后发觉,书背面的话“赵的死,比其活着更具危险性”(大意),说的很有道理,活着的时候,只是个被消声的人,无关大局,但死了以后就会变成一座丰碑,永远用被消声的呐喊控诉着,而且无声比有声更有力。 对于赵紫阳本身, 我觉得他在政治上是很幼稚的。虽然权利斗争那时没到现在你死我活的境地,但他对于政治气味的迟钝也是够可以的。 李鹏的主张和做法是一贯的,当胡耀邦当总书记的时候就是保守派的代表,这点他看出来了,但是当他代理总书记和当选总书记的时候却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诚然,当选总书记且让李鹏做总理是当时的情况下的不得已的选择,但是那些由来已久的矛盾不会因为这次小的变动就会消除,老人仍然干政,那个经济领导小组除了邓小平的支持就没有任何外援(国务院内部的制度支持),这种情况下仍然温和弱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从书后面的分析来看,即便当时没有准确看清,其实也看透个五、六分了,邓小平的真实主张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有抱负的总书记,应该采取实用的策略稳步推进,怎么能在这样的问题上,与权力核心发生根本冲突? 关于六四的问题,书的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拿出来讲。看完之后发现跟隆美尔何其相似,在关键的时刻总不在现场,隆美尔是三次:北非一次,诺曼底一次,暗杀希特勒一次;正是前两次的铺垫到了最后一次为自己送上了毒药。反看赵,一次就够了,李鹏处理六四的态度早在游行一开始就表现出来,在国内仍然不稳定的时候,身为总书记居然在这个时候出访朝鲜,不能缓缓吗?不能不去吗?具体情况不了解,但是那个当口不在国内是极其不明智的,早在反自由化的时候李鹏对赵紫阳的不满就已经表现的很充分了,难道赵没有意识到当他出访时李鹏不会按兵不动?不是历史的亲历者,确实无法评论,但从录音稿来看,这样的想法丝毫不见踪迹。 对于赵,看完之后很是惋惜,但是其性格的软弱和对政治的不敏感,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可避免的。也许如果能度过八九,邓小平按照他的说法交出军委主席,赵党政军能都拿到手里,背后还有邓护航一段,他会更有成就,而且当逐步看清邓的政改底线的情况下,拖到邓走以后再进行他的政改

故事

故事这个词,很有意思。 故事,在宋史中指的是旧例,之前有类似的情况,循旧例应如何办理,这里的故事是旧事。我们现在的故事,是一段事情,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回到这个词,故事,故,旧的,老的,一旦加上时间,这个事就变的有些走形,好像原来的样子已经模糊了,所以很可能不是原来的事,所以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故事,不是历史,但,历史是故事。我们都会变成历史,但没几个人会变成故事,因为故事要有讲述的人才能称之为故事,否则只能成为死事,也是一种故事,故去的故,事情的事。 我听爷爷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也许是已真实  故事里的事许是从来没有的事  其实故事本来就是已故事  故事 就是故事故事 就是故事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

香港浅记

没想到今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元旦,去年一起跨年的路人今年又换了一批。人,真是鬼。 香港,应该有很多形容词,但总的来说,只有一个感觉,比起上海,同样的心累后面,有一点点的踏实。可能即便在繁华的中环,也能看到外墙掉皮的老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转弯就进入了局促的楼梯,幽深的通道隔着铁门,背后总有一个人坐着。 这次住在朋友的宿舍,省了一大笔钱,而且也有机会(被迫)天天做小巴到彩虹或是坑口转地铁。小巴车停车要跟司机说,以司机举手做准。而每个司机举手都会停住2,3秒,感觉很舒服。 接触的香港人不多,但感觉很务实。看着满街的人,总有一种感觉,香港人跟月亮一样,只能看到光鲜的那一面,好像他们都不睡觉,晚上自酒吧出来之后就消失不见,第二天又亮丽的出现在大街上,白衬衫永远没有褶皱。 香港的天是有形状的,长条或者方块。站在海山楼面前,那种心里感觉还真说不好。这就是里子吗?天上的仙女也要上厕所啊! 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的一定是很了解香港的人,我觉得我没这个资格说。但仅凭着坚守在楼上的私营书店,凭着对自身权利争取的意识,我觉得这就是有文化的。电视上,毫不客气的批评特首,第二天就上街游行。不能说这是中国的希望,但我羡慕这样自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