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1的博文

写在2021年末

还真是许久没有写东西了,之前在公众号上写东西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不知道为什么,许是没了心情。这一年来,改变还是有的,唯一没什么起色的仍旧是糊口的本事。母亲的身体变得差了不少,已经不能像之前装作视而不见了,第一次有一种害怕的惊慌。 个人生活一塌糊涂,原来感情是这么脆弱,几年的交往微信一删便一笔勾销。可能注定要孤独终老。可能我不怕孤独,可能又怕。 书还在一点一点的读,宋史还剩五本。其他的也按照兴趣在看。至少在这条路上,一步始终还是算一步的。   我觉得我可能有一种其他人没有的能力,其实说穿了也就是拖延症,便是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都能找到"摸鱼"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能是用来看书,可能是用来刷手机。但这样的状态真是一直在。   其实越是看书就越对这个社会的感受变得复杂,反应变得迟钝,不知道为啥。读历史是不是都会有现实也不过如此的感慨;看一些"术"的书就会有对细节的赞叹;看"道"的书又会有"可怜身是眼中人"的哀嚎,芸芸众生逃不开的依旧是苦。   我对婚姻有一种完全的不信任之感,这样的感受可能是我真的这么想,也可能是自我催眠的结果,但结论便是如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是这独特有着普遍性的时候,便是悲哀的开始。如果说智慧是一种圈套,那没几个人可能逃得开。"小国寡民"才是完美,可惜的是,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完美。   我会死在哪里?我会怎样死?这样的问题有时会在脑中划过。在这样一个畸形变态的社会中,还真应了那句诗,"何须茫然顾,无处是安澜"。   就这样吧, 2021 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从 Windows 版 邮件 发送  

关于BCI的风暴

昨天开始,"轰轰烈烈"的反"抵制新疆棉花"的浪潮席卷整个网络,至少是大陆的网络。这次时间我有两点看法,第一是这次事件看起来是"民间"舆论裹挟着官方开始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情况真的不容乐观,因为这说明政府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国内舆论也不再是完全可控的,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对"互联网舆论"做出安抚性的妥协,这样下去有失控的趋势。当然如果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当然是另外一码事了。 第二,有一种情况引起了我的兴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线上线下的表面上的"爱国"?这些"爱国"的人除去工作以外,剩下的人参与进来是什么心理?保有什么目的?细细想来,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引起的。结合着去年总理提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说法,中国贫富差距的实际情况比预料的要差很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诡异的繁荣,线上的共同富裕与现实的贫富差距形成鲜明对比。不公平、仇富的心理被深深的埋起来,它生根发芽,改变了人的行为模式。虽然阿迪、耐克本质上不算什么高级的消费品,但是相对而言,对于某群人却是。很容易想象一下,一群穿着德尔惠,红星,稍微好点穿安踏、361、李宁的人突然发现可以让那些穿阿迪、耐克的人被迫回到自己的消费区间内的快意心情。这里没有嫌贫爱富,只是这样的贫富差距下如此的心理是正常的。盲目的仇富,加上各怀鬼胎的自私想法,变成了席卷全国甚至全球的大风暴。至于原因,可能很简单,或者只是一个穿耐克的人踩了一下他的脚而已。 一点想法,权作记录。

读史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公众号只更新词和字的部分,自己写的小文章已经许久没有更新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找不到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写,但是还好的是书始终没有断掉。《宋史》依旧在进行中,虽然很慢。另一方面从上周起开始整理《宋史》列传的一些信息,还是有所发现的,比如最近在讨论生殖率的问题以及孩子名字的排名。其实古今真的差不多,宋代有些人很能生,有的也没孩子。而且就现阶段总结的300余条人物信息中可以看出,名字真是大同小异,如果有个排名的话,那么至少北宋前期,历史上有名号的人,多以"昭"、"崇"、"义"这样的字为名。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诉求,另一方面可寄托了父辈的希望。好了言归正传。        今天早上找来《竹书纪年》来读。继而又联想到《宋史》从而有此番感慨, 历史是一个前人不断埋葬,后人不断挖掘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 先说《竹书纪年》,这是一部号称唯一躲过秦火的一部史书,这个噱头足以倒足胃口,再有便是里面所记述的内容,有些与《史记》完全相悖,这便让人好奇心更重了。是什么让两部史书内容相悖?我想无外乎客观、主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应该是时间久远,所知不对称造成的;主观原因可能就是当时人的一种需要,需要他这么写。再说《宋史》,斧声烛影这样的事情别说后人,就连宋代人自己都不能统一口径,司马光更是老谋深算,处处写的明白,又处处埋着疑问。就连同时期的《辽史》也说赵匡义是"自立",《太祖本纪》改了好几遍才最后定稿,高宗选后来的孝宗作为养子据说也是做梦对太祖一系心有愧疚,当然也有客观原因。所以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只有一点,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在极力掩盖的事情,恰恰是后人穷尽心思想尽力发掘的。这个过程就是历史。而且别忘了,今人想要挖掘的出发点也会参杂着今人的种种需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永远没有真相,它只有细节,对它感兴趣的人,只能通过细节去了解它,如同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