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3的博文

本月抽风大败家,纪念一下

这个月也不知道怎么了,抽风似地买东西,记录一下败家的脚步:宋史一套(中国书店原价),一床羽绒被(宜家),约瑟芬铁伊全集(当当),旧日红(万圣书园),李煜词集(涵芬楼),new balance475,短裤,t恤,之后败家的触角无耻的伸向了海外,kindle paperwhite(日本亚马逊),kindle还在路上今天刚付了转运费,希望不要被税,希望六一前可以收到。如此下来我都没敢算究竟花了多少,而且还没算给家人买的东西。 既然写到花钱,那就不妨把我对钱的想法写出来,留作存念。李白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思,复不复来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却是活在当下。当然对于未来没有一个准备任谁都是说不过去的,对于未来不必谋划太多,只要记住方向,任它百转千回!人生本来就是一步一步走来,有多少人认真低着头走了一辈子,临了抬头一看却是只在原地画圈?莫不如抬起头随性而走,凡只走过,定不回头,只顾前途及当下的风景,岂不痛快?今日读《红楼》期间又看了一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明明是部大团圆的爱情电影,看后却生出"人是何等渺小"之感。人活一世,无论在哪、无论条件怎样,都会有那一刻真心的开怀大笑,都会有那一刻彻底的心碎痛哭,那是真真的人生,一辈子体味了这些真真的情感,又有何求?至于名利,不过流水,不过微风,既然抓不住,何不放开手来的爽快? 2013年5月28日16:38:20

墙角里无尽的虚空

不说别人,单单自己,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信仰的人。总是以为信仰是最后一处安全的墙角,即便外边地动天摇只要蜷缩在那墙角里仍是安全的,但是知道自己真的要躲进去的时候发现原来应该坚实的墙角竟也露个大窟窿,里面是无尽的虚空。人总是要有个地方,别人去不得那是最后的地方,灵魂永恒的安息所,可是当你总以为那个地方一直都在而且有一天你狼狈不堪的准备躲进去自舔伤口的时候,发现那里完全不是那个样子,那是通往无尽的入口,当你在最绝望的时候发现它,你就会跌入,永不复出... ...

路上的董桥

对于《今朝风日好》的董桥不必多说,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结缘,直到5月3日的万圣书园,一看到《旧日红》的装帧就喜欢的不得了,暗红配着金字,直接入手,虽然是原价。 之后的每天上班的路上,手里便多了一本暗红布料包裹的书。车上的时间固然是这样的利用起来了,但是这样的时间却不能全心的投入到书中,于是感受大打折扣,算上董桥已经三本,但是剩在脑中的却少的可怜,每天回到家里也没了心情,这日复一日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剩下来的,想想都觉得自己可怜。 再说董桥,读起来的感觉有些北岛,但却没有北岛的平易,如果说北岛是邻家家常,董桥应该算是宫里逸闻,读着虽是平常但却总隔着些距离。 路上的董桥让我游离在拥挤的车厢之外,那是一个午后,空气虽然有些凉,但太阳晒得人舒服极了。

俳句之神 芭蕉桑

说起芭蕉桑,第一印象就是日和,说起来好笑,中文配音的日和动画竟使我第一次对于俳句有印象,但是这样的印象不足以让我找来书读,于是就有了黑泽明的自传登场。黑泽明的自传很早之前就想找来读了,但是机缘巧合的一直拖到上月,不过也好,什么时候缘分到了自己就会出来,而缘分尽时,也是离别之日,对此无需太过介怀。读了《蛤蟆的油》之后让我对黑泽明的印象具体了些,更重要的是这是这本书把《奥州小路》带到了我的面前,薄薄一本,中日对照,读起来跟其他的游记有区别,语言简练但是情、境却无一没有交代清楚,加之穿插文中的俳句,读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对于俳句,确实不太了解,记忆所及最早由印象的俳句仅仅是一句七言,具体内容已无从记起,总是和水有关,之后又找来芭蕉简介,读到“青蛙”一句,恍然跳出一个词,白描。对了,俳句可以说是用一种近似白描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其实这是老伎俩,借景抒情,不过俳句简练又不是散文之类能及,而且俳句所言之境如用五绝、七绝之类又感觉累赘,我想这就是它的妙处吧。 奥之细道,还是这个名听着有感觉,里芭蕉桑和曽良君每次读到脑中中有日和的形象,每次读起总是不禁莞尔。借此机会摘录几则俳句存念。 草庐易新主, 适逢三月列人偶, 荒凉变丽都。 昔日动刀兵, 功名荣华皆成梦, 夏草萋萋生。 寂静一何极, 满山蝉鸣急如雨, 声 沁 岑岩里。 五月雨连绵, 千水齐汇最上川, 疾泻万重山。 蛤壳与肉离, 吾与诸友别情依, 秋尽景更凄 。 陈岩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