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17的博文

“创城”

前一段听说老家在创城,一时间,听说在政府工作的同学上街捡烟头,打电话爸妈说街道很干净,道板都是新铺的,大街上没人抽烟,早上老头老太太不能去露天市场买菜了,晚上露天烧烤也没有了,好像整个城市变成了展厅,都是面子,没里子。没明白创城除了是市长,市委书记的政绩垫脚石以外,对于老百姓究竟有什么实惠? 道板铺的很好,可能维持得久吗?刚刚查了一下文明城市,其中南京曾经因为市委领导违纪被一票否决,撤销称号,接着就是“轰轰烈烈”的再次创城,最后折腾的是谁?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实惠? 不知道国外有没有类似的评比,这个文明城市是政府组织的,还有卫生城市,是全国爱卫会组织的,按照这个逻辑各部委、行业协会都可以效法。加入全国评选的大潮中去! 其实,创城的初衷很好,但是放到中国的制度中难以发挥作用。如果市长是民选的,是本地人,他的根在这座城市,那么他干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会有长期规划的,都是对自己家乡负责的。但中国不是,官员像下跳棋,某个城市的市长只是人家三连跳,五连跳其中的一步,而且他是对中央负责,不是对地方,对百姓负责。那他做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就显而易见了。百姓永远不可能在其中得到真正长久的实惠。对于你张某某是三年、五年,对于这座城市的百姓是一辈子。底子好的城市可以做到锦上添花,但是底子差的城市却很难做到雪中送炭。 这一点老百姓渐渐也看明白了,好在借着创城,借着领导视察,道板铺好了,至于明天会不会被翻开修管子,那是明天的事了。

书缘第三

     两周前吧,托一位朋友从香港带来了两本书,一本是章诒和的《这些事和谁细讲》一本是phil的自传《not dead yet》。 章的书,最早的一本是《往事并不如烟》,里面鲜活、精彩,史良,罗隆基、康同璧。。。无一不钦羡,唏嘘。接着便是《伶人往事》,再后看了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时间感觉很复杂,之后便极度远离这段历史,好像离得远一点,伤痛就会减轻一点。 直到有一天,闲翻豆瓣读书,这本 《这些事和谁细讲》标记着想读,安静的躺在那里。于是托朋友在香港找找,机缘至此,想必也该再读读。 昨晚刚看完翦伯赞一章。那种暴风雨中一尾扁舟的无力和绝望,好像无论尘封多久再次触碰仍旧那么惊心动魄。老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位治史的人能一语惊醒章伯钧,为什么看不透自己身上的悲剧呢?那么透彻的君臣论,怎么就变成了最后的毛主席万岁的悲惨结局?难道真的是当局者迷? 没有办法真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只是试想,如果自己处于那样的岁月,会是什么结果。今天的气味,与那时好像有些神似,那么,卑微如我者将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