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6的博文

家与冢

上班途中,偶然觉得这两个字,有些意思,把家的点放到豕身上就变成了冢。那么这两个字是不是有联系呢?我查了一下字典,家上面是一个宀(mian二声),代表房子;豕,即猪,有房子有猪就是家了,可见古代的农耕文明之一斑。冢呢?上面是一个冖(mi四声),代表地覆盖,应该是地下的意思;豖(chu四声),猪绊脚难行的样子;我觉得猪绊脚就是把猪脚绑起来,那是干嘛?多半是杀猪,这样的猪在地下,就变成了冢。意思也变成了高而大的坟。 下面开始扯淡了,加上的地点放到了下面就变成了坟。怎么解释才解释的通呢?我觉得上面的一点好比房梁,或者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梁塌下来的时候,就是家亡的时候。没了主心骨,是不是就家破人亡呢?家破人亡?形容家变冢好像再合适不过了。 早上由看了些关于红楼梦的,其中一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细想果然,人,就是太贪心。记得《宰相刘罗锅》里面,和珅身陷囹圄,对着狱外的刘墉说到,只要皇上放我出去,我什么都不要,粗茶淡饭,二锅头就可以满足。刘墉不以为然,倘若现时你我位置对换,你还能仅仅满足二锅头吗?和珅细想之后大悟,我绝不会满足,我会要锦衣玉食。这何尝不是这两句话的真实写照,而且也说明了这两句对调也是成立的。可悲,可叹。

过半的《娱乐致死》

最近三本书同时看《失控》、《娱乐至死》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趁着领导开会,忙里偷闲的想写写对《娱乐至死》的想法,因为没有看完,所以仅仅说说读程过半的感受。这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书,但是每次合上书之后又想,我居然毫无意识的活在这毛骨悚然里而不自觉,真更令人毛骨悚然。 是不是抛开内容谈形式就显得专业呢?对于书中的观点且不去分析,先全盘接受下来。我觉得作者看起来很专业,而且里面很多观点也很令人信服。我们的确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主持人由于天天见,变成了明星。但凡稍有些个人风格或者能够引经据典的主持人便可轻而易举成为意见领袖。主持人的美丑已经不像书中那样重要,当然你也不能太丑。新闻娱乐化,一切都娱乐化。某位明星放个屁都能成为报道的一条新闻。如果跳出来看,还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放到小说里也是极合适的素材。 不知不觉的,我们从文字跳(是不是“退化”更合适?)到了图片时代。人们越来越懒得看图,更别提读书了。而且现在读书也大抵都是为了晋升发展之类,极具功利色彩。当然,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是好的,但仅仅因为功利目的而读书也未免太... ...而且另一方面,现在的出版界也变得“娱乐化”,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书号,就可以出书。以前把书当做极神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更遑论把文字敬若神灵的那个年代了。 对于辩论一节也深有感触,我们现在需要的可能不是实力派而是偶像派,电视讲话从江时代变得多起来,比颜值拼服装,把领导人出访叫做秀可能更合适。习夫人每次上镜的第二天,必会出现淘宝同款。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好吗?不好吗?说不好,只是觉得我们这样的舍本逐末是不是可以再沉思沉思? 语言变的无力,人们变的越来越看透语言的“本质”——嘴巴一张一闭——现在所谓的承诺变的不名一钱,只有落到纸面上才稍觉安心,尽管仍要担着玩文字游戏的心。人的心好像浸在了润滑油里面,滑的根本抓不住,泥鳅都自叹弗如。 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