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5的博文

记梦爷爷

终日无事已近三月,期间一个大变故就是爷爷过世。 回去看过一次,虽有些虚弱,但却看不出不好的情形,只是姐姐说肺部感染,据说很麻烦。见了两三次吧。除了寒暄以外,也无话。这是长时间的疏远造成的必然后果。要走的那天,上午是和姐一起陪他,突然把我叫到床边,正色问到朋友的事情,惹得姐在一旁笑,最后仍是搪塞过去的。回来之后没什么特别的,仍是无所事事,直到一天,前晚做梦,梦到又回到小时乡下爷爷的家,奶奶、爸爸也在,爷爷很着急的要抓住我说些什么,但是始终没说出来,第二天,妈打电话,问爷爷的情况,给爸爸打电话才知道,爷爷在三天前已经去世了。当时身体好像突然泄了一股气,怔了好一会儿。 就在昨晚,又一次梦到了他,这次很有意思,是给我打电话,电话里说,XX啊,怎么样啊你?我在冥河岸边呢... ...背景里很嘈杂,好像是个公用电话?接电话的瞬间,冥河边打电话的情景鲜活的出现在眼前。当听到声音的时候,梦里的我立刻崩溃的痛哭。竟没能说出一句话来,后来电话被挂断,自己也醒过来。

三杯然诺,五岳相形比较轻

三杯然诺,五岳相形比较轻;这话初次在华健的歌中听到就被震撼到了。记得汉朝为官者,下级承接上级命令时,说“诺”。古代人对于誓言、承诺极为看重,甚至不惜以生死践行之。即便在乱世,即便双方素未蒙面,一诺也是千金。 不过现在社会,人们把语言成本忽略不计,把庄严神圣的承诺当做逢场作戏,小到个人,大到公司,政府,国家。承诺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而且让人惊奇的是,大家好像都心照不宣,极有默契。世界这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此文章实在是有感而发,最近网购,而且是在大牌网站,网站上信誓旦旦的标榜的什么一日三送,211速递之类,结果可想而知,各种打脸,客服也是千篇一律的毫无感情的道歉,完全变成了程式化。有些迷惑的是,既然明知道做不到为什么要说呢?这是自己有问题还是以为顾客有问题? 一个把诚信当做儿戏的人或者企业我觉得一定是没有前途的。 由此我想起了之前的公司,老板跟我说过一句话,所有的事情我要的是肯定的回答。那做不到怎么办?明知道做不到仍然应下来这不是欺骗吗?我做不到。 无论什么时代,谨言,慎行

《解忧杂货铺》

一口气看完一本书的体验很久没有了,记忆所及也只有大学的时候看卫斯里。东野的这本是一口气看完的,很过瘾。 先摘抄几句话: 你说父母都支持你。只要是亲生父母,除非你去犯罪,否则你干什么他们不支持呢?所以说,你怎么能把这话当真? 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不会生气么?落到今天这个境地,你会觉得爸爸很没出息吧?” 这几句话是看的过程中画了线的,但拿出来可能不知所谓,但是在里面却是让我很有共鸣。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解决也不是每个人一想就能出来的,否则也不能叫做烦恼了不是?晴美的经历我很羡慕,也向往有这样的经历,虽然自己知道不切实际,那个奥运女孩的故事,不是东野自己也写到,浪矢的回信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本人才是一切的根本。越来越相信命运,冥冥之中的注定,“偶然”的必然,必然的“偶然”,一切都是必然。认命是不是也是一种豁达?至少现在的我愿意这样想。 这样温情的故事之前还有《时生》。二者共同点皆在命运——冥冥中的必然。体悟当下,是不是你要告诉我的呢?

两岸会谈

        今天两人见个面,吃个饭。比起什么习马会,马习会,我觉得还是叫两岸会比较好。这次会谈对于双方都有一些好处,大陆先不说了,说说有意思的台湾。印象中马总统的支持率今年好像一路走低,明年就是大选,对面的蔡英文有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在这个情况下马代表台湾会个面有几个意义:其一,为国民党赚了一下政治资本,对大陆来说国民党是一个较为“友好”的台湾势力。其二是给民进党下了个套,这个套的根本在于台湾经济,我不知道台湾目前对大陆的贸易额占总体的多少,今天晚上邱毅说占50%,好,这样的比例足以让所谓台独势力没了底气,这也是大陆对付台湾最务实最厉害的一招,你不是有民意么?你不是教育去中国化么?没关系,最后人还得先吃饭不是,用马克思的哲学来说物质决定意识,必要时来个釜底抽薪,那是肯定受不了的。其实说白了这是最大的筹码,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套你蔡英文钻不钻?不钻,违背民意;钻,就是变相认同国民党的做法。其实我猜国民党也是无奈而为之的,为政的老百姓无论怎么骂你,只要你用饭填他们的嘴,用钱塞他们的兜,基本差不了,这也是所谓的执政基础。 其实,所谓民意的导向说白了就是那个政党能给百姓谋福利,会面以后的所谓和平红利,如果能扎实的落入百姓的腰包,那干什么就没有不成功的。        至于大陆方面,与台湾的关系更大程度在于增强老百姓对于共产党的信心,红利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所以在我看来,历史性什么的轮不到我说,不过今天的见面双方各出所需,是切实的“双赢”,至少对于国共两党来说是这样。

《小逻辑》有感

近来遭遇实难言说,不过前几日翻找东西,偶然看到之前买的《小逻辑》,便随手拿出,准备在某个机缘巧合的日子再次拜读,这个日子就是昨天。跳去了之前看过而且不感兴趣的篇章,直奔"绪论",便开始了浑浑噩噩似懂非懂的阅读,今日看到"逻辑学基本概念的规定"的章节,里面提到了宇宙论,提到了上帝,便有感而发,想写一写关于他的看法。 人,区别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即是思维,思想;且不讨论二者的区别,当人有了思想以后,第一个应该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什么。它既包含着我本质的追问也包含着对于本源的追问。再往上面追溯,世界是什么,从哪里来,宇宙是什么,从哪里来?在无穷的追问得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转而问,是因为"上帝"的缘故吗?有"上帝"吗?比起这样对于终极问题的追问,反观我们现在蝇营狗苟的生活,简直不值一哂。人类创造出来的科技、文明,实为一瞬,那么在我们这如蝼蚁的残生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之前我有一种态度是,你可能改变一件事,但你不能改变所有事,所以你不能改变任何事;这样的一种消极态度。当然这种态度,与其说是一种态度,现在看来不如说是一种看法。现在的人类实在应该回归到作为人本身的原始状态去追寻这一根本问题,而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至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虚无,与其一"事"无成,倒不如在追寻根本问题的道路上向前挪一点。

两颗心 一个人

刚刚看完徐克的《梁祝》,原来小时朗朗上口的吴奇隆的《梁祝》竟是这部电影的曲子,第一次在电影里听到竟然是杨采妮哭着念出来的。电影前面欢快,后面沉重,尤其是场景和化妆,竟是诡异,让人不禁想到青蛇开篇。色调的运用,深深地烙上了徐克的印记,与《青蛇》简直就是双胞胎。剧情的设定也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妙,环环相扣,层层对比,父亲的妆最终在女儿的脸上退掉,母亲的未了情终于在女儿身上了断。母亲的一丝不忍,游离在空气中,最后还是厚厚浓妆的父亲断然绕路。但是那悲剧的结局却是绕不过的。开篇的纸蝴蝶,最终在母亲老情人的手中羽化。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呢?还是祝氏夫人与若虚和尚?亦或是院长夫人和祝氏夫人?哈哈,说不清的,能说的清吗? 电影鬼魅的海报足以让人印象深刻,同样深刻的还是男装的杨采妮,光芒难掩。 信上的血滴,与其说是无字,不如说是字字皆血! 梁家与祝家足以津津乐道的资本。

从8点到10点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了个变化,记得小时候晚上唯一的盼望就是新闻联播之后的电视剧,看完就睡觉了,那是8点档,传说中的黄金档,但是今日的高潮大都在10点才开始。这是开放的结果?这样的变化代表了什么?不知道,仅仅只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想记录一下。 从8点到10点。

论“刁民”

小时候常听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渐渐长大电视报端以致也亲见一些刁民,无论怎么看这些人都跟无理取闹,蛮不讲理等词联系在一起。但就在前几天,我却猛然发觉,好像自己也符合自己心目中"刁民"的定义。于是出于自我安慰的需求,想出了一套说辞,正是现在所写的这篇。 有人宣称,在餐馆,尤其中国的某些餐馆,如果不对服务员强势一些,就会得到二等甚至三等公民的对待。那么就这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其一,站在服务员的角度; 看你那个乡巴佬的样儿,一看就吃不起好东西,顶多一碗面条,还得多放卤,这样的人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有精力去照顾体面的顾客; 没有理由,就是懒得动,不爱搭理你; 顾客太多,完全照顾不过来,工资那那么一点... … 这样的结果自然造成了顾客出"刁民"。 那么站在顾客的角度呢? 今天心情挺好,来餐馆吃碗面,tmd服务员跟个大爷似的,叫了即便都不来,瞧不起我? 凭什么别人后点的先上,我这都等半个小时了,连个影儿都没有,一问就是马上,马上,你这是什么马?菜要现种吗?! 你看,这种情况每人都遇到过,一写就停不下来,而且只会越写越气。 写着写着想起一句话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部分时候别人口中的"刁民"仅仅是为了能快点吃到一碗面以解腹饥;所以由此观之,所谓"刁民"不止存于穷山恶水,简直就是遍地开花。 老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么,反之是否也亦然呢? 大家活的都不容易,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实在没有必要变成善小不为的成心故意,何必呢?但如果真要遇到,还是老老实实做"刁民"去吧!

三十?

今天是阴历生日,阳历也转眼将至。不管怎么说,我今天居然三十岁了?!能想象吗?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中回响的是侯德健的《三十以后》,难道过了今天就真的明白了?难道过了今天就"立"的起来了?想象身边的人,没到三十的大有人在,但却娶妻生子,而且也有在北京买了房的。我不想比较,但是却由不得我。这样一个孤家寡人,无房无家,到底为什么这么窝囊?真是个废物。即便在今年换了工作,但仍旧对于人生没有什么起色。真是个loser。无能且废物。 如此这样还不如死了干净。现在却羡慕如宝玉,最终也有个洒脱干净的归宿,我呢? 仅仅过了一天,无形的压力潮水一般的涌来。喘不过气来的沉重。生活,怎么这么难? 抓的太紧就会太计较得失,活的太认真就会把一些虚无缥缈看成眼前的实实在在。家庭的,社会的,自身的压力,好像这一天突然从天而降,关于生死,关于成败,突然从远处走到了眼前,真真切切。 不想写了,像我这样的废物不知能苟延残喘到几时。让我自生自灭吧!在这个前不见尽头,后不见起点的三十。 写在三十

群体预期

这两天股市真是过山车,昨天集体跌停,今天集体涨停,股市震荡如此,真是没见识过。背后的原因且不说,只想写写自己从中印证的一些看法,很早之前就已经发觉预期比现实更重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不对等的社会,大家都没有掌握所有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人都做出不准确的判断。这样的判断,会随着不断披露的信息不断改变,这样的判断即是预期,渐渐的大家的预期就会趋同,于是这样的预期在大家的"预期"中变成了现实,即使原本的"现实"可能不是如此。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当大家都以为船要沉的时候,人们就会在有限的时间下,疯狂的将自己能带走的东西带在身上然后一起涌到仅有的小船边,由于重心不稳整个船倾覆。究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某人偷酒窖里的酒喝,被发现匆忙之间碰倒了酒桶,后面来的人便以为船漏了继而大肆宣扬。 当人聚成群的时候,由于本身的限制,没有一个人可以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是会有一部分人掌握大部分信息,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了很多事情的发生,阶级、矛盾皆有此而来,加之所谓的从众心理等无形压力或对自己的不自信,群体预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现实。这样的群体预期如果对现实判断不够准确,或者被某些人有意识的导引,其结果很难想象。 信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一切判断的依据,当你没有足够的信息完成判断的时候,对于未知的恐惧会让你们慌不择路。 特别是在虚拟经济繁荣的今天,实体经济已经交出了国民财富的头把交椅。看看吧,单单就对信息的利用就有了期货、期权,对冲基金之类。这样对于预期的判断都已经成为经济的一部分。 反过来看,原本良性运行的经济,也存在被虚拟经济拖垮的隐患。 总的说来,也只有一句,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缠的不分你我的时候,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掌握了一切。

天下之事唯利字不破

刚看到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一中午看完。简单说一下,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世界金融一直直接或间接被美国控制着,稍有偏差 美国便伸手干预,不听话的吓唬,起刺儿的打;比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通过文章,我读出了一副对联,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里面的数据真实性没有考据,但是我倾向于相信,因为这是人的本质,政治的根本其实还是利益。永久不变的只有利益。但是,回想里面亚洲金融危机、各种战争,心里不免又一番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头来擦屁股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从低头到仰头

一个企业,粗略的分可以分成高中低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简单的说需要有三个动作,底层低头做事,中层平视前方,高层仰面朝天。但是,如果你想跃层,你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偶尔做一些上层的动作,这没有什么难的。但却很少有人这么做,更多的人是做下层的动作,这才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底层不想多说,直接从中层说起,中层不是应该稍稍底下一点头吗?不是!中层要平视所有周边的情况,要熟识内外环境,要找得到路,好点的要时不时看看天,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广。高层要对着天,更好的的不尽看着天,还有傲视着大地。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的紧盯那个方向,不至在茫茫大地上迷失,在朗朗星空中徘徊。 我们从来都不缺低头的人,平视的人也很多,但仰头看天的人却遍寻不到。为什么?不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没有这样的习惯。偶尔抬头看天的大有人在,但是经常看天,一直看天的呢?你会被周围的人排挤,认为你不切实际,完全的理论派,理想主义,没有人喜欢这样因为你不能创造"今天"的价值,而"明天"的价值又那么遥不可及。 人处于那个层级,不是实际层级决定的,而是自身决定的。它伴随着你的成长渐渐成形,继而固化,一旦固化便不可更改,人的差距也因此形成。我们想进入哪个层级?又真正属于哪个层级?

那是什么?生活!

一晃儿,是有多久没写东西了,这期间,几经更变。离职了,有入职了;出去了,又回来了;开始炒股了,买了rmbp... … 听着梅艳芳的《女儿红》,突然有些感慨,却无从说起。不是为赋新词,仅仅只是感叹。生命的"真"在这看似慢慢悠悠实则快如闪电的时光里逃的无影无踪。每个人都在为明知道的无谓苦苦争夺,那么"认真","认真"的让人不忍把他从盲中拽出来。那"精彩",真是可爱,真是可恨。 别说别人,自己又何尝不是。没有价值的生活,原本只是镜花水月,当哪一天回眼观瞧,也不过博得一莞尔。 哈哈,认真的不认真,才是真吧。 或者,什么也不是,不可说不可说。 那是什么? 生活! 那是什么? 认真的争夺 争的是什么? 夺的是什么? 得到怎么样,失去又怎样? 冷眼观瞧,抑或下场厮杀? 刀光剑影,千钧一发,仅仅也只是绝尘一笑。 笑的是什么? 有意思! 有意思的是没意思, 没意思却可以过一生, 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活! 不过一场!

那是什么?生活!

一晃儿,是有多久没写东西了,这期间,几经更变。离职了,有入职了;出去了,又回来了;开始炒股了,买了rmbp... … 听着梅艳芳的《女儿红》,突然有些感慨,却无从说起。不是为赋新词,仅仅只是感叹。生命的"真"在这看似慢慢悠悠实则快如闪电的时光里逃的无影无踪。每个人都在为明知道的无谓苦苦争夺,那么"认真","认真"的让人不忍把他从盲中拽出来。那"精彩",真是可爱,真是可恨。 别说别人,自己又何尝不是。没有价值的生活,原本只是镜花水月,当哪一天回眼观瞧,也不过博得一莞尔。 哈哈,认真的不认真,才是真吧。 或者,什么也不是,不可说不可说。 那是什么? 生活! 那是什么? 认真的争夺 争的是什么? 夺的是什么? 得到怎么样,失去又怎样? 冷眼观瞧,抑或下场厮杀? 刀光剑影,千钧一发,仅仅也只是绝尘一笑。 笑的是什么? 有意思! 有意思的是没意思, 没意思却可以过一生, 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活! 不过一场!

武侠,心向往之

当射雕英雄传诡异的前奏响起的时候,脑中自然浮现了梅超风练九阴白骨爪的骷髅头,当难念的经响起的时候,黄日华的乔大哥就站在言情,还有谭咏麟的活得潇洒,更有黄�的沧海一声笑... ... 不得不说,金庸已然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那是国人对侠肝义胆的崇敬,对顶天立地的向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出一部金庸出来回味一下,不拘电视还是电影。 但是每每到了结尾之后字幕升起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怅然和不舍,一种"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冲动。低头看看自己,对于大侠的生活也只能心向往之。想起里面的侠肝义胆,儿女情长,如满饮烈酒一般,初时痛快,之后便是绵长的回味。 好像这样的一群人,是完全的理想,让人暂时挣脱现实,徜徉在虚幻的痛快里,浑身都是畅快。结尾的字幕让希望故事继续下去的愿望越发强烈,之后就是脑补情节。哈哈,自己还会纠正情节中某句台词不是郭靖的一贯风格。想想真是有趣。 中国人根子里就有对武侠的向往,这与中国古人的人生观有很大关系,古人要出人头地,为国为民,让小小的人立在天地之间而不单薄,正所谓匹夫不可夺志。这难道不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异曲同工吗?有快有慢,有张有弛,有深有浅,有吹毛断发的快意,也有藕断丝连的缠绵,这都是侠,让读者或者观众只要一沾,便深陷其中。 这就是金庸,用一支笔,将这份纯真的畅快,凝结在一段段越陈越香的故事里面,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是熠熠发光。

月明如水 心净如晶

如水的凉夜把冬夜的月亮洗分外的明亮,星星好像也有了精神,即便有着街灯也显得分明。下一步,突然放慢之后,世界都变得不同,是放了慢进吗?风也慢了些,吹过脸的感觉变得真实,自己也好像是在享受。心境陡然变得澄明。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却好像变了哑巴,搜肠刮肚的寻找仍然没有合适的词语,只有感受,清凉,畅快。 桥下的车仍旧是呼啸而过,但是却能看清每个细节,挂在玻璃上的灰尘只停留了一秒变飞向深蓝的夜空中。车内有人在玩着手机,站在门边的年轻女子,因为听到了《情书》而会心一笑,旁边坐着的中年男子在声色俱厉的数落着下属的不中用。 真美,今天的月光,通身畅快,呼吸的每一口都是清凉,真实中带着一丝甜,若非全身心的体验,是决然觉不出的那种。畅快的犹如酒后的李白,微醺的张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畅快! 澄明水凉月, 晶莹剔透心,

被凝固的情感

记得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里面,钟子期娓娓道来的几不弹。空城计中诸葛亮琴声中也被司马懿听出气定神闲。现在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录音、录像技术早已成为寻常巷陌。于是,音乐中不再有及时的心情,而是永远感情都那么充沛,半夜起来是,感冒没力气的时候是,春风得意是,奄奄一息时也是。这样的"有情"如此看来也未免残酷了些。 音乐有直插心灵的力量。既然这样的音乐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只有我们自己改变去适应它了,失恋的时候听听《什么都没有》,放空的时候听听《十二楼》之类,只是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咬字都是一模一样... 跳出来想想,这种情况挺可怕,就连情感都已经成为了"快消品",没意义的打包、下载,然后某个时刻打开播放器,浓郁的情感不分情况的倾泻到你的心里,我们是不是也机械似的流泪、狂欢呢? 这个好像具体的问题其实慢慢的又回到那个老的问题,在身边的一切都快的让人看不清的时代,究竟你的心里还有什么是慢的?还有什么是需要焚香沐浴后才能端端正正的捧出来细细欣赏的?如果还有,那真是天大的幸事了。

匆匆

水流过石面,风拂过松柏,阳光斜插入树林,将你的影子钉在地上,仅仅是一刻。哪怕仅仅是一刻,却也牢牢的钉住。气味弥漫在山岗,青山绿水间,你画出一条线,看不见却闻得到,转瞬即逝,那匆匆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