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唐构

清明搭车去了趟山西忻州,跟五台山擦肩而过,去了旁边的两个唐朝木构——南禅寺和佛光寺。

先历数一下近几年看过印象深刻的古建:正定隆兴寺、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及太原晋祠。每个都有让人感叹的地方,隆兴寺摩尼殿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宋代的审美风格,殿内的倒座观音更是被鲁迅推崇备至;独乐寺的观音阁也不必多说,有着唐的血统,出檐深远,阁内观音也十分优美;应县木塔,远远的看见她的时候,真是震撼,辽代的建筑,时至今日大概也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可以我们见面的时间太晚,已经不能登塔一窥其内部的巧夺天工;晋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献殿和圣母殿,当然夹在二者之间的鱼沼飞梁也是孤例。圣母殿那“翼然”的角、盘柱的木雕龙,以及殿内彩塑... ...

回到唐构,最早知道佛光寺是在梁思成的那里,当然佛光寺也是梁思成发现的,一举打破了日本宣称的想看唐构只能去日本的说法,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唐构,不久之后又发现南禅寺,年代比佛光寺更早,还有两个广仁王庙和天台庵,这两个只是推断,还有争议,所以实实在在的唐构只有两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沿路雪景



4日下班后出发,北京下起大雪,高速上只能慢慢开,到半夜开到唐县,临时找了个宾馆住下,翌日直奔南禅寺,经历了雨雪之后天气很好,又开了一上午下午才到南禅寺,藏在村中,在一个小土坡上,几棵松树掩映下,小小的围墙,围着她,山门紧闭,旁边小门只开了半扇,挂着南禅寺管理处的牌子,门口空地停着几辆车,没有售票处,中国年代最古老的木构居然免费!走进小门,左前方围墙上露出了大殿的顶,迫不及待地闪进旁门,她就呆在那,赶紧的石台上没有匾,没有对联、题字,一个不大的“房子”。承重的柱子直接裸露在外面,深深的裂痕告诉你她是怎么经历了一千多年仍旧站在你的面前。我不断的告诉自己,这是唐朝的诶!真正的唐朝的东西,电视里面看到的都是假的,这是真的,巨大的斗拱毫不掩饰的摆在外面,古朴而真实,好像木窗里能窥见千年之前的人。唐宋无论是在中国文化的哪个方面都是一个分水岭,而这样的审美由汉一脉相承,到唐继承发展,到宋达到巅峰。这种美是极简的,除去所有繁复的装饰,仅仅用最基本的斗拱,殿虽不大,但是没有狭促感,墙壁厚实,但没有笨拙之态,出檐深远,且微微翘起(没有圣母殿夸张),让这个建筑灵动起来, 让人看着舒服,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回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这种美,才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观,才是最高的美的追求。

 南禅寺大殿一

 南禅寺大殿二

第二站是佛光寺,过程比较顺利,佛光寺明显比南禅寺大很多,晚唐时期的,进入山门,直奔大殿,奇怪,看不到,正前方一看,两棵巨大的树将大殿挡得严实,只有左边翘起的出檐向我招手,大殿建在高坡上,坐东朝西,通入大殿的唯一途径是围墙门,但是门里面从上到下只能看见石阶,即便站在门里面也看不见大殿一丝,石阶极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从进入围墙门到爬石阶,都在营造一种庄严,虔诚的卑微感。直到爬至四分之三,才能看到大殿真容,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因为爬上高台后,距离殿门极近,所以七间的大殿跟人的视觉冲击极为震撼,巨大的几个字“佛光真容禅寺”几个字隐约可辨的红色在夕阳的掩映下,美的无言。与南禅寺一样,殿内可进,但不能拍照,人被四面铁栏围着,只剩有限的空间,殿内各处不施彩绘,殿内彩塑表情生动,动作自然,之前在中国美术馆看到吴冠中的佛光寺殿内彩塑写生,在手机内找来对照着看,佛主头上的光应该是用鎏金做的,夕阳照入殿内折射到上面,让人在庄严中感到安详。

 佛光寺东大殿一
佛光寺东大殿二

真是想想就激动,唐朝的建筑现在还能看到,是真的,真的!

清明之行,虽然妈妈给的戒指丢了,但夙愿得偿,只能写点文字,算作纪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沉睡73年的故事

明天,73年前的明天呼号和鲜血蔽日。我没法想象那是的场景,只得用电影中的镜头拼 凑,那是《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和《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记得去南京纪念 馆那天下着雨,外边被雨洗刷的日本人种的书郁郁苍苍,里边坑中确实白骨皑皑。苍白 在此刻呈现的格外凝重。在哈尔滨的时候看到731所在地里边狭长的过道中满墙的名 字,心里不由的一颤。鼻子一酸,幸亏我强忍着。 记得听外国研究者说战争的味道就是胶皮混着火药在夹杂着血腥和肉烧焦的味道。我想 这样的味道再加上漫天的呼喊和泪水,最后闭上眼睛就是当天的情景。 73年了,那天出生的婴儿现而今也是两鬓苍苍了。我们该记住什么?我们又该忘记什 么? 看多了美国的罪案剧,里边认定无名尸的首要目的就是他的名字,无论指纹或是牙齿。 名字,一个只用几笔写出的符号就代表着一切,背后的家庭,欢笑,心酸,生气,辉 煌… … 谁能知道这一声声的哭喊,手指抓地的悲愤?名字,我们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名字,也许 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义的汉字拼凑,或者仅仅是茫茫人海中那一个人的秘密通道, 通到他的心里,里边放着满是灰尘的匣子,匣子里边则是鲜血沥沥的伤口。 还记得展馆最后的那一个长长的桌子上,满满的名字,有的是绰号,有的甚至没有名 字,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总有个人知道你,了解你,跟你说过话,跟你笑过… … 我记得我手抚过名册时的感觉,轻轻的,没有什么阻碍。但是如果我的抚摸能将你们的 故事唤起,我相信痛苦仅仅是快乐的点缀,即便那是风雨如晦,国家岌岌可危。至少我 愿意这么想。 蘸着暗红的血迹的棉袄,你曾给谁保过暖?坑中小小的手骨的小孩,是不是也曾不听话 被妈妈打过?面对玻璃后面的大坑,我看到的不是白骨遍地,而是从中升腾起来的人, 和他们的故事。 731部队遗址中放过一段短片,原731部队的士兵如今也是佝偻着身体,满脸愧疚的说 着,谢谢,谢谢你们让我活着… … 我突然想到了美国的一个故事,一个男孩错手杀死了另一个小孩子,死的那个小孩的父 母请求法官不要判那个小男孩死刑,取而代之的这是每年那个小孩忌日的时候去坟前祭 拜,持续20年。 任何对杀人者的刑罚都不能换来死者的复生,其效果只是另活着的人心中好受些。这样 的惩罚是给活着的人看的,所以杀死那些杀人者不如让他们带着愧疚的活着,...

水里天上

今天还是花了一百元买了门票,去了张厅、沈厅,还有一些景点,不知道是自己静不下心还是这里太油腻,总之有些反感。江南的小门大家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不起眼的弄堂间随便拐进一家里边的都是别有一番天地。这倒让人想起《桃花源记》里面的那段"初极狭,才通人..."可能这就是江南士子特有的情节吧!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猛然间瞥见绸缎般的河面,倒影的垂柳和洁白的马头墙,水里天上!

跑,到筋疲力尽

    好久没有写日志了,有网的时候没时间、没心情,没网的时候有时间、有心情却记录不下来。慢慢的,人变得得过且过,没有新鲜感,没有思想,整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人变得麻木,似乎没什么事情能提得起兴趣,回家的时候永远是精疲力尽,起床的时候也一直是匆匆忙忙。好像自己赶上了快车,身边的风景变成向后飞奔的线条,模糊不清,而自己却仍嫌这车不够快,在上面拼命的奔跑。     这是什么?欲望,烧得人干瘪,熬干了心血,只剩下空壳。          楼下的同事的小孩,能满地乱跑、依依呀呀,见到我总是呵呵的傻笑,妈妈看到我总是说叔叔来了。当我蹲下逗他的一刹那我突然在想,若干年后,一个大小伙子会不会记得在他小的时候有一个曾经住在他家楼上,每天下班都会逗他大笑?不会,一定不会!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老了,时间变成了一切的尺子,就像卷尺,每量一寸就收起一寸,直到整个卷尺都收进去。     进得去出得来,还真是知易行难。人从生到死,都在学一个东西——接受,就像一次 夏丏尊 给李叔同带饭,做得咸了,李没说什么,做得淡了还是没说什么,于是夏忍不住的问了,李淡然的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