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第一

昨晚又捡起扔了很久的《国史大纲》,跑到咖啡厅读了起来。读到宗教一节,颇有所思,想整理一下所得。

宗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解决了人哪方面的需求?

这个问题先放在这里。先从春秋说起。儒家产生的原因是周王朝礼崩乐坏,那么礼乐,可以说是儒的前身,礼乐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解决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问题。人作为动物首先具有动物属性。通过聚居和使用工具,逐渐产生了智慧,形成了“社会”,在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积累而食物等产生了剩余,这样即可以让一部分人免于为食物活动,逐渐的产生了阶级,当然聚居、使用工具、等级等等不是人特有的,现在的猴子,猩猩团体也有,但这些缺是产生智慧的必要条件。智慧产生了,阶级形成了,那么下一步对“自治”就有了要求,也正因如此,以礼乐为代表的“规矩”,其实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儒家的形成找到了根,那么道家呢?再说儒家,它在礼崩乐坏的周王朝其实要整肃的是个人与群体的问题,儒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是想恢复周礼,更重要的是想弱个人重群体;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子是弱群体重个人;庄子在老子的路上走的更远,基本是去群体;另一边的在孔子路上走的更远的则是墨子,去个人;而以邹衍为代表阴阳家则是兼老庄而归孔孟;如果画一条线应该是下面这样:

个人          庄子                    老子                                        孔子                 墨子                     群体
————————————————————————————————————————

最后来说一下佛教。佛教把教主,或者说是最高的美好从神拉回到了人,佛祖是人。这在追求群体文化的中国满足了中低层人的心理渴求。以前祭天,与天沟通是天子的事情,下面的人不用管,所以民间没什么祭祀活动。但是佛教不一样,它宣扬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这一下子就把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剔除了,人再一次回到了平等的地面上。如果说前期的唯识宗,密宗等在形式上还有门槛,那么后面的禅宗更是满足了平民老百姓的需求,不立文字,文盲也能修行,惠能就是例子;见性成佛,最大限度的把修行的门槛降到最低,所以禅宗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是不无原因的。
那么接着上面的讨论,佛教在线上处于怎样的位置呢?首先,佛教不偏颇,个人,群体在里面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宗派繁复,但“不二法门”把所有不同也都汇归一处。虽然你修禅宗,但是佛法戒律也是要持的,当然没律宗那么严格啦。其次,佛主主救世,不主出世,这暗合了儒家的思想;再次,佛教讲因果,修来世,所谓三世轮回,都是连着的,所以在保留个人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群体。

虽然佛教在中国很成功,但是进入的初期还是有很激烈的冲突,佛教跟道教的冲突,主要集中在梁武帝的北方,可以理解为站在现实或者政治需要的斗争。此跟上面讨论的关系不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废物

突然感觉很累,生活的压力,父母的年纪,回头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有时候真想一死了之,明明知道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眼中是懦弱,但是,对于这个社会,究竟我该怎么做?昨天下班坐车看着夕阳西下,黄黄的像蛋黄一样,明亮温暖,看着看着被楼房挡住了,眼睛里仍有太阳的光斑,那个方向上周围的天空也是蛋黄色的。在十字路口的前面,看着车流乱而有序的停停走走,真的感觉这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世界这么美,完全不需要我,存在得毫无意义。今天中午,妈妈的电话让我越发感觉自己没用,那样的年纪还在为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操心,我是有多不是人? 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对于社会的人情世故,真的玩不转。很困,想睡觉,一觉不醒。让世界停留在这一刻,永远。 认识你自己! 发现眼睛后面的这个人越来越陌生,或者说眼睛前面的世界越来越失望。不想掩饰自己的失败,确实是个失败者,彻彻底底的。 废物

想說點什麼

想说点什么 又不知从何说起   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以及荆棘密布后的记忆 想说点什么 又不知从何说起 眼睛被欲望遮蔽 漫天都是权力的游戏 想说点什么 又不知从何说起 万马齐喑的现实对抗 百家争鸣的主义 阴晴不定的天空下 埋头苦干的眼睛里 是否还能寻到星星火炬 能否还能嗅到自由的气息 想说点什么 不知从何说起 2019.6.4  北京 2020.11.18 修改

香港浅记

没想到今年是在香港度过的元旦,去年一起跨年的路人今年又换了一批。人,真是鬼。 香港,应该有很多形容词,但总的来说,只有一个感觉,比起上海,同样的心累后面,有一点点的踏实。可能即便在繁华的中环,也能看到外墙掉皮的老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转弯就进入了局促的楼梯,幽深的通道隔着铁门,背后总有一个人坐着。 这次住在朋友的宿舍,省了一大笔钱,而且也有机会(被迫)天天做小巴到彩虹或是坑口转地铁。小巴车停车要跟司机说,以司机举手做准。而每个司机举手都会停住2,3秒,感觉很舒服。 接触的香港人不多,但感觉很务实。看着满街的人,总有一种感觉,香港人跟月亮一样,只能看到光鲜的那一面,好像他们都不睡觉,晚上自酒吧出来之后就消失不见,第二天又亮丽的出现在大街上,白衬衫永远没有褶皱。 香港的天是有形状的,长条或者方块。站在海山楼面前,那种心里感觉还真说不好。这就是里子吗?天上的仙女也要上厕所啊! 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的一定是很了解香港的人,我觉得我没这个资格说。但仅凭着坚守在楼上的私营书店,凭着对自身权利争取的意识,我觉得这就是有文化的。电视上,毫不客气的批评特首,第二天就上街游行。不能说这是中国的希望,但我羡慕这样自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