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所有的人都在寻求平衡 欲望与能力 过去与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 维系人际关系的是信任 信任是社会建立的基础 平衡是人赖以生存条件 

梦是人在自主意识控制能力降低时,部分记忆被激活后围绕欲望进行视觉投射的过程。
通过对一些有着细微联系的人或物的重新组合,展现出一个陌生,有熟悉的场景和情节,而这些情节是围绕着心底,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欲望产生的。这些人或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在无意注意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潜在关联,它们的关联是如此的细微,以至于有时深入分析也难以发觉。

发梦期间外部的感官刺激会放大投射在梦中,这似乎是身体变得更敏锐了,实则不然,清醒状态下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以至于我们忽略或者他的刺激没有达到注意的程度,但是在睡眠的状态下则是不然,我们主动关闭了信息主要的接受渠道——眼睛,如此一来,听觉,触觉为了弥补眼睛缺失带来的信息接受障碍会更加"灵敏",这样一来,细微的刺激或者神经的活动都更容易被感知,进而放大,并最终投射到梦境中。

梦不是直接的将欲望表现出来并满足它,而是以一种曲折迂回的方式表达,有时这种表达甚至不被清醒时的我们理解,关于这种情况,佛洛依德的解释是:不加掩饰地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梦是存在的。而那些经过伪装的欲望满足的梦,则必然包含对那种愿望的反抗,因此在阻碍下,那一愿望只能被变形表达。 

以上思考使我们觉得,通过梦的解析可以得到启发,认识到我们的精神系统是如何构建的,而在这方面哲学界迄今为止还没有获得什么成果。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想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在讨论过梦的伪装之后,再回到我们的初始问题上。曾经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着令人痛苦的内容的梦也可以被解释为欲望满足的梦。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出现了梦的伪装,如果痛苦的内容只是为了对实际的愿望进行伪装,那就是可能的。考虑到我们对两种精神力量的假设,可以说让人不悦的梦真的可能含有某些东西,它满足了第一种力量的愿望,但是其对第二种力量来说是尴尬的。因为每个梦都是起源于第一种力量,因此可以说每个梦都是欲望梦,第二种力量对梦来说是一种抵抗力量,而不是创造力量。如果我们只考虑第二种力量对梦的作用,那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梦。所有作者意识到的梦的谜团,将一直存在。

正是由于有着所谓的第二种力量,使得梦表的迂回婉转,让人初次体验、回忆时感到"陌生",但其实这样的梦与欲望之间有着游丝般的联系,所以,梦中的人、物以至于要表达的信息彼此之间的联系都是游丝般的,它们过于细微以至于极难察觉,这种联系有点像关键字检索,只是这种关键字是有可能是气味,温度,光线,甚至触觉


有一点很有意思,在梦中那些在清醒状态下被"忽略"的细节或者童年记忆的细节被"真实"的呈现出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的记忆拥有无限的细节,但这些无限细节的回忆在清醒状态下无法被检视,这是为什么?

梦究竟是对脑中已经活动的记忆的加工还是通过某种刺激主动唤醒其他记忆之后的结果?

如果梦是欲望的满足,是不是可以将梦理解为人体自身对本身收到伤害(欲望不能被满足)的自我疗伤?或者说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

夢在醒來之後感覺被遺忘了 應該分成兩種,一種是夢的原有片段被遺忘 一種是我們以為遺忘了一些片段,這是由於夢中的影像是從我們原有記憶中以'關鍵字'的形式被抽離出來並重新組合,按照格式塔原理,我們會自動補足關鍵字其他的部分 但這些部分在夢中沒有被直接呈現 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我們遺忘了這些原本就不存在的部分

梦中事物的象征意义具有普遍性的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共同的语言,文化,甚至地方文化也会将普遍性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因为物像代表的含义是具有文化特性的,所以跨文化解梦难度应该很大,换句话说,解梦者应该与梦者具备大致相同的文化和知识背景及认知才能比较正确的做分析
但是似乎存在一种普遍的典型梦,这种梦在东西方都会出现,比如牙齿脱落,这样的梦按照上段文字的理解,只能追溯到更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统一的认同才能解释。或者说上段的想法不正确,有一部分梦是人类共有的,其事物是超越文化而共同指向一个象征物的,者应该才是研究梦的意义。

按照弗氏的理论,梦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旧"的,都是原有记忆的重新组合和拼凑,包括事物、人物、对话等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孤独的毁灭――古德里安笔下希特勒给我的印象

在看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还没有看完。但是在从后往前看的过程中,我从这位装甲兵之父的眼中笔下,似乎看到了一个人的悲凉,这个人是希特勒。无可否认他是一个地道的战争贩子,混世魔王,但是不知怎的心中总有那一点点的悲悯仍在起着作用。这样一个人,一个完完全全孤独的人,最后的遭遇当然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那份内心我想至今可能仍没有人能触碰得到。一个人,平心静气,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而就算有机会这个声音,这个故事也不是每个人 都会买单。于是就只有靠机缘了,于是我和古德里安,进而和他口中的希特勒有了这样的机缘。最初的希特勒十分有礼貌,从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可是后来却总是粗暴的打断。为了支撑自己的身体不断的加大药量,致使左半身颤抖,这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行为,但是我似乎看到了这种行为背后的信念。一个执着于自己信念的人是打不败的,至少在人格上,在精神上。 一个身在高位的人永远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这在书中处处都有体现。这样一场战争只责怪一两个人根本就是笑话。与其说希特勒是祸首,倒不如说他是煽风点火的人更恰当,但是如果致使煽风点火,也不至于着这么大的火,由此可见那些不断添材的人责任也必然不小。 好人,坏人。这样单纯的二分法根本不适合人这种复杂的物种。还是那句话,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而这种事情的目的和完成这件事的方法又纠缠在伦理道德之中,其乱如麻。 对于那场战争,对于世间之事,真是,唉~

《小逻辑》有感

近来遭遇实难言说,不过前几日翻找东西,偶然看到之前买的《小逻辑》,便随手拿出,准备在某个机缘巧合的日子再次拜读,这个日子就是昨天。跳去了之前看过而且不感兴趣的篇章,直奔"绪论",便开始了浑浑噩噩似懂非懂的阅读,今日看到"逻辑学基本概念的规定"的章节,里面提到了宇宙论,提到了上帝,便有感而发,想写一写关于他的看法。 人,区别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即是思维,思想;且不讨论二者的区别,当人有了思想以后,第一个应该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什么。它既包含着我本质的追问也包含着对于本源的追问。再往上面追溯,世界是什么,从哪里来,宇宙是什么,从哪里来?在无穷的追问得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转而问,是因为"上帝"的缘故吗?有"上帝"吗?比起这样对于终极问题的追问,反观我们现在蝇营狗苟的生活,简直不值一哂。人类创造出来的科技、文明,实为一瞬,那么在我们这如蝼蚁的残生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之前我有一种态度是,你可能改变一件事,但你不能改变所有事,所以你不能改变任何事;这样的一种消极态度。当然这种态度,与其说是一种态度,现在看来不如说是一种看法。现在的人类实在应该回归到作为人本身的原始状态去追寻这一根本问题,而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至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虚无,与其一"事"无成,倒不如在追寻根本问题的道路上向前挪一点。

沉睡73年的故事

明天,73年前的明天呼号和鲜血蔽日。我没法想象那是的场景,只得用电影中的镜头拼 凑,那是《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和《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记得去南京纪念 馆那天下着雨,外边被雨洗刷的日本人种的书郁郁苍苍,里边坑中确实白骨皑皑。苍白 在此刻呈现的格外凝重。在哈尔滨的时候看到731所在地里边狭长的过道中满墙的名 字,心里不由的一颤。鼻子一酸,幸亏我强忍着。 记得听外国研究者说战争的味道就是胶皮混着火药在夹杂着血腥和肉烧焦的味道。我想 这样的味道再加上漫天的呼喊和泪水,最后闭上眼睛就是当天的情景。 73年了,那天出生的婴儿现而今也是两鬓苍苍了。我们该记住什么?我们又该忘记什 么? 看多了美国的罪案剧,里边认定无名尸的首要目的就是他的名字,无论指纹或是牙齿。 名字,一个只用几笔写出的符号就代表着一切,背后的家庭,欢笑,心酸,生气,辉 煌… … 谁能知道这一声声的哭喊,手指抓地的悲愤?名字,我们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名字,也许 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义的汉字拼凑,或者仅仅是茫茫人海中那一个人的秘密通道, 通到他的心里,里边放着满是灰尘的匣子,匣子里边则是鲜血沥沥的伤口。 还记得展馆最后的那一个长长的桌子上,满满的名字,有的是绰号,有的甚至没有名 字,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总有个人知道你,了解你,跟你说过话,跟你笑过… … 我记得我手抚过名册时的感觉,轻轻的,没有什么阻碍。但是如果我的抚摸能将你们的 故事唤起,我相信痛苦仅仅是快乐的点缀,即便那是风雨如晦,国家岌岌可危。至少我 愿意这么想。 蘸着暗红的血迹的棉袄,你曾给谁保过暖?坑中小小的手骨的小孩,是不是也曾不听话 被妈妈打过?面对玻璃后面的大坑,我看到的不是白骨遍地,而是从中升腾起来的人, 和他们的故事。 731部队遗址中放过一段短片,原731部队的士兵如今也是佝偻着身体,满脸愧疚的说 着,谢谢,谢谢你们让我活着… … 我突然想到了美国的一个故事,一个男孩错手杀死了另一个小孩子,死的那个小孩的父 母请求法官不要判那个小男孩死刑,取而代之的这是每年那个小孩忌日的时候去坟前祭 拜,持续20年。 任何对杀人者的刑罚都不能换来死者的复生,其效果只是另活着的人心中好受些。这样 的惩罚是给活着的人看的,所以杀死那些杀人者不如让他们带着愧疚的活着,...